陳世武
摘 要:總結了棉花水浮育苗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實踐的效果,并從技術層面進行了論述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注意事項與建議,同時從市場層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棉花;水浮育苗技術;實踐;探討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5-53-02
白茆鎮是無為縣主要產棉鄉鎮之一,植棉歷史較早,棉花生產上先后采取過直播、營養缽育苗移栽等技術措施。營養缽育苗代替直播后產量明顯增加,但生產上也存在著費工、費力等缺點,尤其是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減少并趨于老齡化,苗床管理粗放,弊端更為突出。2009年我鎮引進棉花水浮育苗技術,以代替營養缽育苗,2009-2012年全鎮累計推廣333.33hm2。
1 水浮育苗技術應用情況
1.1 3種育苗方式對比試驗
1.1.1 試驗村料與方法 試驗地選在白茆鎮三官殿社區尤德生戶,面積0.15hm2,土質為沙壤土,前茬為油菜,棉花品種為中棉所48。3個處理分別為:(1)營養缽育苗;(2)無土(基質)育苗,技術來源為中棉所;(3)水浮育苗,由湖南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陳金湘教授等人研究發明的棉花育苗新技術,育苗材料由湖南水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共9個小區。單行移栽,每小區3行,小區面積40m2,四周設保護行。5月26日露地移栽,移栽行距1.2m,株距0.33m,667hm2移栽密度為1 683株。
基肥拖溝埋施棉花基施型配方肥(氮磷鉀配比為11:21:13)25kg。考慮到無土育苗移栽后緩苗期長,栽后所有處理10d內全部澆水6次,營養缽育苗、水浮育苗無明顯緩苗期,且移栽成活率大于99%,無土育苗緩苗期長,移栽成活率92.5%,7月7日667m2打洞埋施棉花追施型配方肥(氮磷鉀配比為24∶0∶21)25kg,7月23日667m2再打洞埋施30kg。
1.1.2 試驗結果與分析 9月18日進行理論測產,每小區采摘中部棉桃20個,每處理60個棉桃混合曬干后進行室內考種,主要考察單鈴重、衣分、子指等。667m2產量最高的是水浮育苗,其次是營養缽育苗,最低的為基質育苗,結果如下:
1.2 水浮苗大田種植表現 水浮育苗技術在我鎮通過2a高產創建示范和推廣,雖然增產表現不顯著,但棉株根系發達,主莖基部粗,上部細,株型緊湊,大田長勢普遍較好,枯萎病輕,防風抗倒能力強,不早衰,技術優勢十分明顯,而且省工、省力。該項技術雖然簡單,但若關鍵環節掌握不好,可能不省工反而費工,生產上也有失敗的例子,農戶褒貶不一。2012年調查棉花高產創建示范片,水浮育苗比營養缽育苗平均增產皮棉8%,同試驗結果基本一致。
2 技術分析與建議
2.1 水浮苗的優點
2.1.1 省工、省力 移栽方法簡捷,一般667m2減少育苗和移栽用工1.7個。同時不需制缽、搬缽、運缽,移栽只需用手握式小打洞器打洞,可明顯減輕勞動強度。
2.1.2 移栽成活率高 移栽成活率平均達99.9%,幾乎無死苗,一般栽后只需澆1次定根水。
2.1.3 緩苗期短 水浮苗根系生長健壯、發達,取苗、運苗方便,不傷根。一般煉好的棉苗采取地膜覆蓋移栽后緩苗期短,有利于壯苗早發,延長有效結鈴期。
2.2 注意事項與建議
2.2.1 適時起苗 水浮苗需及時移栽,一旦因讓茬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移栽,苗齡過長就會造成根系扎進塑盤里面而導致移栽起苗難,根系損傷大,栽后緩苗期延長等問題,這也是少數農戶移栽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播期根據大田移栽期提前20~25d為宜,過遲會造成根系扎進塑盤而難起苗。
2.2.2 控制苗期旺長 水浮苗的水、肥、氣、熱等條件非常適宜,且育苗盤營養空間小,極易形成高腳苗。因此,需控制棉苗旺長。一是通過溫度控制。除遇寒流需將小拱棚膜蓋嚴外,其它情況均不可將膜蓋嚴,即使是雨天也需多放通風孔。二是通過水肥控制。子葉平展3~4d后即可將育苗盤離開營養液煉苗,前期煉苗時間宜短,后期時間逐漸延長,以不倒蔭為度。三是化學控制。子葉平展3~4d后每2.5kg水加3滴助壯素控苗,一星期后可再控1次。
2.2.3 提倡地膜覆蓋移栽 為解決因移栽時遇天氣干旱而導致多次澆水的問題,水浮育苗最好與地膜覆蓋技術配套應用。
2.2.4 正確施用基肥 水浮苗根系裸露多,若大田基肥施用不當,極易造成肥料燒苗。基肥應在離移栽穴0.16~0.2m遠處拖溝或打洞埋施,移栽穴內嚴禁施用基肥。
3 市場分析與建議
3.1 成本及收益分析 每667m2育苗材料費:塑盤8個,每個5元,計40元,營養肥一袋21元,基質一袋23元,合計投入84元/667m2。按水浮育苗節省用種30%,每667m2用種55元計算,折合節省16.5元。按每667m2減少用工1.7個,每個工50元計算,折合節省85.0元。綜合計算每667m2減少總成本17.5元。
3.2 市場預測及分析 市場有利的一面是,該項技術簡單易行,節省用工,尤其適合當前農村勞力少、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市場潛在需求大;不利的一面是,該技術直接投入成本較高,農戶往往不計算省工效益,增產也不顯著,加上棉花近年來生產成本過高,直接種植效益相對下降,影響到農戶對該技術的采用。
3.3 技術普及與育苗產業化建議
3.3.1 加大項目政策扶持力度 水浮育苗技術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術,在當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用工成本高的情況下,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由于該技術直接成本較高,制約了該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中央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要爭取加大對該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既要讓企業贏利,又要最大限度地讓利給農民。
3.3.2 加快專利成果產業化 湖南水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擁有該項技術專利權,所需育苗材料運輸成本過高。建議產棉大縣或大省引購該專利技術,實現育苗材料就地生產加工,降低育苗成本。同時水浮育苗技術適合工廠化育苗,能節省棉種,建議企業或種植大戶發展工廠化種苗、專業化生產。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