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慧
[摘 要]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法是針對學習英語的教學實際而采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重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提高在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教法與學法
農村中學生生源比較復雜,學生英語底子參差不齊,再加上語境、條件、基礎和興趣等方面的因素,給英語教學增添了不少的困難。實行英語分層教學,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一、七年級新生分層
分層教學實際上就是以進步為前提,層次為基礎,競爭為手段,實現目標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學生學有所得和個性發展。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從七年級入學開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毅力、興趣和智力水平及內在潛力來劃分學生層次,把七年級新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接受能力一般,基礎還不夠扎實,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需要教師扶一把,給以一定的督促和輔導。C層次的學生學習不自覺,基礎差,而且思維反應慢,在學習上有困難,缺少家庭輔導條件,需要教師時刻關心和督促。然后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A層次的學生擔任組長,每位組長負責B和C層次的學生各一到兩名,負責對其他組員實行作業的督促和檢查、課文的背誦、默寫、疑問的解答等。
二、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專家研究發現表明,凡是設定學習目標的學生,其學習成績比較優異而且富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反之,則成績較差,而且行動遲緩,缺乏學習興趣。因此,確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產生一種期望值,從而引起沖動,激發學習熱情。一直以來,有些教師習慣于運用傳統的組織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分析。這勢必造成成績好的學生覺得簡單、容易達到要求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成績差的學生覺得有難度,達不到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長此以來,兩極分化現象更加嚴重。而進行分層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有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并學有所得,才能達到激發各個群體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三、教學內容分層
根據英語新課程難易程度的差異,教師可把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如每課的新單詞、短語、日常交際用語,這部分內容要求每層次學生都要掌握;第二類是重點知識及運用,如課中出現的新句型,要求A、B層次學生都掌握、消化,鞏固和提高,C層次學生作一般理解即可;第三類則難點知識。而課本及練習冊上打※號的部分,對C層次學生不作要求;B層次學生作一般理解;A層次學生要求能突破難點,攀登學習高峰。
四、作業布置分層
學習英語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中的講解和學習,不通過獨立做作業,學生是很難以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常常被教師布置統一、大量的作業,從而造成成績好的學生會覺得一些作業簡單沒必要做,成績差的學生覺得作業太多、太難做不了、做不出而干脆不做。因此,面對多層次的學生,就應對作業進行分層要求。作業不同于上課,作業難易要適中,多少要適量。如對課堂作業的要求可以是:C層次學生以抄寫、朗誦、記憶為主;B層次學生通過造句、填空、復述課文等形式來鞏固所學的內容;A層次學生則通過閱讀、寫作、理解訓練來鞏固所學語言。
實施分層教學以后,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更加積極,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很高。同時,各個層次的學生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教學實踐證明,在分層教學中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英語帶來的歡樂和喜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決心和信心。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