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雄輝
摘 要:化學教學中離不開設疑提問,提問離不開相應的問題情境,而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闡釋問題情境的涵義和作用,結合教學實踐初步探討了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設計的方法。
關鍵詞:問題情境;作用;創設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要求學生由原來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探究式學習”總是圍繞具體的問題展開的,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問題情境的涵義
問題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答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為價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數據材料和背景信息。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環境,是學生產生學科學習行為的條件,是一種學習情境。它是通過外部問題和內部知識經驗的恰當程序的沖突引起最強烈的思考動機和最佳思維定向的一種情境,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求知欲,以期求知熱情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環節,都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作用
古人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真正的求知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只有當學生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經常發現并提出自己的問題時,才會積極主動地、滿懷興趣地去思考、去探究,從而高效地完成學習活動,并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現實生活、學習中如果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想盡辦法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充分地調動其觀察、注意、記憶、想象、思維、動手操作等各個方面的能力,也就會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從而使其創造力得到培養、提高。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啟發思維、發展智力;可以反饋評價,調控教師的教學;也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擴大思維廣度,提高思維層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提問、如何學習以及如何思考。
三、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
1.利用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從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科與學生生活情境相聯系,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感受學習化學知識的意義與作用。如在進行鐵的物理性質教學時,設計下列問題:(1)鐵塊可以拉成鐵絲有何性質?(2)鐵塊可以打成菜刀說明有何性質?(3)炒菜的鐵鍋要接一個木柄說明鐵有何性質?這些問題可引發學生生疑,以激發學生探究動機。
2.利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模擬或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學生親自進行的化學實驗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其教學效果要比單純的教師講授要有效得多。例如在“原電池的原理及其應用”教學中,給每個學生準備兩個美麗的音樂卡片,先讓學生開啟電源聽優美的音樂,而后讓學生把卡片中的紐扣電池拿掉,導線分別與銅、鋅金屬片相連,把金屬片插入一個西紅柿中,當優美的音樂再一次想起來,讓學生思考:音樂為什么會響起來?這樣的裝置提供了哪種形式的能量?而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什么叫原電池?其構成有何特點?它為什么可以提供能量?化學實驗永遠是學生化學課上最感興趣的內容,利用實驗作為情境,會讓他們產生迫切學習的需要。
3.利用舊知識的拓展引出“錯誤”,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思考問題時,往往受原有知識和經驗影響,對遇到的新問題、新知識“想當然”地進行分析和推導,有時產生錯誤。在教學中我們有意識地設計問題,讓學生走進“錯誤”,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使他們感到驚訝、困惑,于是產生問題情境。例如,講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反應時,先讓學生回想燃燒的定義,然后提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嗎?”不少的學生答案是“一定要有氧氣參加”,但當學生親眼見到氫氣在氯氣中劇烈燃燒后,這“出乎意料”的現象,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矛盾沖突,學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緣由,對這一知識的認定恐怕使學生終生難忘。這樣的例子很多,如“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10毫升水和10毫升的酒精混合體積小于20毫升”等等現象,當時都讓學生驚訝無比,正是如此,學生很急于知道答案,思維高度地集中。
4.利用與化學史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史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貫穿化學史,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家發現和發明過程中體現的真、善、美,培養了學生求真、崇善、創美的科學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講到Cl2一節時,老師講述一個歷史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英法聯軍在某地對峙,一日清晨,英法聯軍發現遠處有一片黃綠色煙霧,緊貼著地面,隨風飄來,士兵們待感到呼吸困難、咳嗽不止時,再逃為時已晚,德軍輕而易舉攻占了陣地。學生認真地聽講,急于找出其中的原因,求知欲油然而生。隨后教師揭示氯氣的性質,課堂效果良好。又如,在講到NO2一節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在新疆與青海交界處有一山谷,人稱魔鬼谷,經常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把人畜擊斃。然而谷內卻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學生對于這一神秘的現象,充滿了好奇,此時再講解原理,學習效果顯著提高。再如,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環狀結構,舍勒和戴維經過將近40年發現了氯氣等,利用這些科學事跡創設問題情境,既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的曲折與艱苦,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5.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教學強調,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充分運用投影、幻燈片、圖片、VCD光盤、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不失時機地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帶來新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效的學習目的。例如:在學習鐵時,可先向學生播放打撈百年海底沉船的錄像片段,又提供了每年因生銹而損壞的鐵制品的數據。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沉海百年的鐵制品沒有生銹?生活中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你身邊的人是如何做的?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們得出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喚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認知過程中。這既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也是優化化學教學、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顧建辛.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學問題設計的藝術[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12).
[2]鄭長龍.化學實驗教學情景及其創設策略研究[J].化學教育,2004(12).
[3]尹文治.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課例模式及設計[J].化學教學,2007(11).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第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