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林
【摘要】學習香港理工大學先進的教學觀念,諸如:注重教師技能水準的提高、注重學生技能培養、積極和企業行業聯合進行課程開發、科學地評價一門課程、積極開展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把這些先進的教學觀念應用于我院的教學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多贏
2010年8月學院組織骨干教師到香港理工大學參加《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研修班》的培訓。培訓中聆聽了黃德輝老師、劉耀安老師、孫建榮老師、馬春明老師的精彩講座,并針對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進行了研討,收獲很大;尤其對于高職教學觀念的進一步改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會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
高職院校在十幾年的建設中已具備了先進的辦學理念,但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課程開發等方面還有待于改進。第一,專業的設置以及課程的設置不能和企業行業的需要掛鉤,并且市場調研的力度不夠。第二,高職院校的教師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不了解企業行業需求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創造性。第三、在教學中,沒有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教學信息有效的傳遞給學生,存在了“夾生”的現象。第四,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缺乏教學中的互動性,不注重實踐;把學生學不好的原因歸結于學生,而不是從教師自身去找原因。第五,沒有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當然了這里也有社會等方面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院校缺乏和企業合作的堅實基礎,諸如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有效的校企合作基地和設備、技能過硬的學生。
而香港理工大學的教學新觀念,使我們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香港理工大學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這八個字體現了香港理工大學在教學中的新觀念。香港理工大學的教學新觀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有端正的態度和較高的職業技能水準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辦學的永恒主題。教師是主體,所以教師的工作態度是很關鍵的,態度端正,有了知識和技能就具備了勝任教學的必要條件。學生要做到“學要用心,習要用力”。學生如何去學習,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安排。“學”涉及到課程開發、課程標準等方面的內容,而“教”涉及到教學手段的有效性。作為合格的教師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受益,而不是受罪。教師在教學中要心情愉快的把教學信息準確傳遞,有效的運用淺顯的語言,有條不紊的令聽者領會深刻的道理。作為教師要想培養深受企業歡迎的畢業生的關鍵要素是教師教學要以企業的需求為中心。
二、明確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目的就是協助學生從“學生角色”成功過渡為“職業人角色”,注重技能培養。
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明確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目的就是協助學生從“學生角色”成功過渡為“職業人角色。”在職業教育內涵建設中,根基是隊伍建設(教育理念、制度建立、文化狀況等),它是優劣之源;手段是借助于技術平臺和培養模式等來培養學生;目的是通過培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具有高素質,核心的內容還是學生的“學”。
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滿足企業行業需要的技能型和應用型的人才。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就是培養受企業行業歡迎的學生(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為了創造多贏(學生贏、院校贏、企業贏、社會贏),同時培養出的學生具備高技能(專業技能)、高素質(職業道德、素養)。
三、專業教學的模式采用往下分的模式
專業是構成高職院校所不可缺少的,傳統的專業建設的模式都是往上堆的模式(即不考慮實際需要和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把課程進行堆積),但香港理工大學的專業建設的模式上要采用往下分的模式(即根據專業發展的需要構建或整合課程)。在專業及課程開發時,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專業帶頭人及相關領導期待或估測該專業的畢業生將輸送到哪些類型的企業工作、做什么崗位、這些崗位需要哪方面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該學什么)、老師通過什么手段協助學生獲取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如何教)、專業設置內容與企業需求是否一致。
四、積極和企業行業聯合,進行課程開發
課程開發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課程開發沒有別人做好的現成的作品,需要老師置身于企業中,深刻了解企業的需求,真正做到昨天的老師,能培養今天的學生,去面對及解決明天的問題。
課程開發的過程很艱苦,要求教師必須深入到企業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狀況,之后才能確定教學內容及其采取的手段。要想成功開發課程有一些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懂得有效開發課程的方法,了解企業的需求,老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以及堅韌的自我推進能力。職業課程的開發流程涵蓋以下幾個方面:課程申請、課程設計時的考慮要素、課程內容結果分析、課程實施計劃、授課前的預備及核實、授課過程、提供給客戶的產品(畢業學生)、上崗后調查、制度與文化。以上課程開發的幾個方面中最重要的是課程設計時的考慮要素,它具體涉及到的內容是:了解雇主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的要求、學生素質、了解學生缺乏哪方面的知識技能態度、自身的情景構造資源情況、預期學習效果。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需要老師要有足夠的熱情,把素質差的學生也要教好,只要不失去工作熱情,再難的事情也能做成。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時采取活潑的教學方式,討論、做游戲等,在做中學,激發學生的求知的欲望。對于學習素質差的學生教師要極其耐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培養學生技能。針對企業的需求,對照學生所缺乏的知識技能態度進行補足。
五、評估一門課的實施效果
為了能夠評估一門課程的實施效果,正如孫建榮老師所講的那樣要采用“預期學習效果為基礎的課程評估方法”。學科專業的設計程序與內涵是:確定學科專業培養目標、確定學科專業課程的組成、學科專業目標實施效果的評核計劃,還要確定課程學習目標及教學活動、確定對這些學習目標實施結果的評核方法。課程考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終結性考核(學生已達到的“價值”)、形成性考核(學生與目標的“距離”)。對于學生可采取“被動”式的考核方法,但是信息量小,諸如考試/測試/測驗(選擇題)、問答(簡單的回答)、報告/文章寫作(簡短的回答)。還有就是針對學生的“動手”式的考核,諸如檔案/卷宗、項目/設計、寫作/報告、匯報/發言。不論是哪種考核方法,需要針對實際,采取最佳的方法達到最好的考核目的。
六、積極開展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
為了使學生在就業前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訓鍛煉,要進行校企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最好是由企業提供資金和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學院可以提供老師和相關的學生,在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由老師、學生三方面完成企業的合作項目,達到多方贏利。其實這就是教學的最后歸宿,學生來于社會,又回歸社會,為社會做貢獻。校企合作實施的工程是很艱難的,需要企業和院校的配合,需要學院的相關專業教師付出辛苦。
和香港理工大學的教學觀念作對比,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新教學觀念:
首先,從領導或教師的角色來看,領導或部分老師應該掌握社會各行各業需要人才的情況,在此基礎之上再來構建和設置課程,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第二,作為專業教師應該具有很強的專業素質和修養,具有為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熱愛自己的學生。專業課的講授具有應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學生不是被動學習而是主動接受式的學習。當學生不喜歡聽某門課的時候,主講教師不應該把責任推向學生,而應該從教師自身出發,講課的內容是否不和學生的胃口,缺乏趣味性或應用性;教學中的教學手段是否很單一。
第三,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某些教學環節的設置,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或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手段。當學生走出校門踏上社會的時候,通過老師交給他的獲取知識的手段后他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才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
第四,作為為專業服務的專業課,都需要經過詳實的社會調研,通過具體的應用情況還需要評價一門課;具體實施情況,行業企業需求的反饋情況,以及還需如何調整等方面的問題等。
第五,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最佳的狀況應該是,學校為企業提供師資和學生,企業提供設備和資金,在企業工程師、學校師生形成的整體下,共同完成企業的科技項目。
第六,作為專業教師,必須深入企業行業,真正為企業做過實事,諸如技術服務,參與項目建設等,這樣的教師才具備高職院校教師的素質。
第七,每年要走訪企業或畢業生,掌握學生或企業需求人才的第一手資料。
香港理工大學的培訓碩果累累,更新了教學觀念,提高了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對于高職教育的進一步提升水平有了更多的信心。但是我也深深意識到,高職教育的路很成功之路很漫長,要想走好每一步,必須付出辛苦,每位教師都應該行動起來,教師也應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深入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企業需要的第一手資料,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希望我院的教學越辦越好,爭取達到多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