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麗
摘 要:在對英語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何進行英語口語小組合作,值得一線教師借鑒。
關鍵詞:口語;小組合作;團隊
英語作為交流工具已漸受重視,口語也在歷次教學改革中被放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但在現實中,口語卻處于一個重要卻不被重視的尷尬境地。其原因有:一是傳統教學模式以語法應用和語言知識為主;二是課堂沒有說英語的氛圍;三是口語的考查在高考中體現不夠明顯。“啞巴英語”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語言學習無外乎“聽、說、讀、寫”四要訣。“聽”和“說”是口語的基礎,不僅可以為讀寫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可以達到真正掌握一種語言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在口語化的語言學習中,應挖掘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口語化教學并不單純是指在課堂上多說多聽,課堂有限而學習無限,課堂只能作為一個點讓其散開來,以點帶面。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口語盲區有很好的矯正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真正集中精神的課堂時間在20~30分鐘之間。在挖掘剩余時間的現代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能動性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中尚佳的便是小組合作學習。口語化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變一貫的教師主導為學生主導,學生的創造力和參與性可以很好地得以發揮。小組競爭以及組員競爭可以調動學生在課余更加努力地做好準備工作,課堂中的展示和設計讓學生思維碰撞,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成功、快樂學習。每一次展示又是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合作可以促進同學間的交流與協作,共同提高、取長補短。
小組合作的引入其實并不難,難的是防止流于形式、機械模仿。有的教師認為,將學生分成小組,為小組合作學習設定課題,利用課堂剩余時間展開包括演講比賽、情景對話、新聞采訪等活動,教師在展示后評價結果,似乎學生就可以學得不亦樂乎。小組合作開展初期,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般很強,但常態化后學生積極性很快就會消退,小組合作學習難以繼續,很多教師便會放棄,回歸到傳統教師主講的教學模式中去。
問題在哪?問題在于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只講其表,不探其里;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只“放羊”,不“牧羊”。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小組這個團隊
作為一個團隊,其內在構造有其運作之力,那便是狼群原則。在團隊中有領導者、競爭者、合作者三種角色,而其重點是選擇小組組長和安排競爭,競爭是進步的手段,使競爭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
1.小組人員初期選擇的重點是“組內異質”
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愛好等先對班級學生進行大分類,確定三大類——小組長、競爭小組長、合作小組成員,然后使三大類務必在一個小組中都有。
2.“組間同質”又是縮小小組差距的重點
一個過強的小組會對其他小組造成打擊,喪失斗志,所以,讓競爭成為可能的競爭,而不是不可能的競爭。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中國乒乓球隊”式的小組,這時教師要適時地調整小組,將這樣的強勢小組分解到更多的小組中去,讓榜樣帶動更多的先進。
3.小組不能常態
常態會形成默契,默契會產生習慣,習慣會造成墨守,墨守是不會造成太大競爭的。所以,要在適當時機,以活動課題的形式形成大組,讓陌生和熟悉同在,讓合作和競爭同在。借此來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讓學生去突破、去發展。
二、課題的選擇不是重點,活動的設計才是重點
課題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就可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而活動的設計才不會讓小組活動成為一盤散沙,要自由與控制同在。
活動方案的時間應寬裕且緊湊。寬裕在于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了解活動的整體內容以及對于教師設定目標的預習,需要課下大量的準備工作,不是課上利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的倉促準備。緊湊在于小組合作過程要有趕場的感覺。
活動方案要注重細節。一個開場、過程和結束的框架不是一個好的活動方案。小組活動是自由的但不是散漫的,讓小組討論按部就班,不是自由爭吵;讓小組展示限制格式,不是個人發揮;讓小組評價量化考核、不是感性認識。
三、教師只能是控制者而不能成為參與者
有些教師認為教師的參與會使學生感覺教師更易親近。其實是錯誤的,沒有幾個學生敢于否定教師的權威、挑戰教師的師尊。教師作為控制者要去發現方案的問題利于以后設計,去發現活動中的錯誤便于及時糾正,去發現學生的成長給予鼓勵。
評價體系是整個活動的點睛之筆,但不要教師單一評價學
生,而要引入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機制。當然,教師的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評價要正面表揚,小組學習需要輕松氛圍,教師就是這個氛圍的基礎,學生是需要教師鼓勵、關心、理解和幫助的。
英語口語一直以來是一個教學難點,借助小組學習模式進行口語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適應口語的隨機性、互動性特點。在活動中練習口語,在口語中學習英語,在學習中實現成功,這也是新課標下英語教學的目的所在。
(作者單位 山西省芮城縣芮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