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良
摘 要:所謂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以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所以,從幾個方面對如何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進行簡單介紹。
關鍵詞:初中歷史;預習;多樣化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記載的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歷程,然而,要想真正發揮歷史教材的作用及價值,教師首先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
一、課前精心設計,做好預習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從教師方面進行介紹,此時的預習和備課是相聯系的,教師的預習就是要明確下節課我們教授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重難點內容是什么?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需要用什么教學方法等等。都是需要教師弄清楚、做好課前預習工作的。其次,就是學生的預習工作,學生和教師的情況不同,他們首先就是要自己進行學習,結合一些相關的輔助資料,了解新課將要學習的知識,明確自己不能
理解或難以理解的內容并將其做出標志,預習的目的之一就是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不是以一個“空”的腦袋進入課堂。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學生都要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最終為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打好第一槍。
二、借助多樣化教學手段,達到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傳統單一的知識傳授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充分展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而為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做好鋪墊。因此,本文就以史料滲透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1.在歷史課堂滲透史料教學
所謂的史料就是指可以作為研究或討論歷史問題時所依據的材料。一方面將史料引入歷史課堂,是因為史料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史料分析試題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將史料滲透到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在持續不斷的練習中培養自己的歷史思維和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如下材料: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強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然后請學生思考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給我國帶來了什么后果?這樣的導入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明確八國聯軍對中國的影響,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歷史記載的都是過去的事實,具有不可再現性。所以,導致一些教師認為:歷史課活躍不起來,即便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歷史課堂也只能是枯燥、沒有活力的。錯了,至少我認為部分教師的這種想法是錯的。現代教學手段的發達,即便不能穿越,我們可以盡可能地還原,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形象展示中了解歷史發展過程。如:在教學《秦王掃六合》時,我就借助了“大秦帝國”的有關片段,讓學生了解秦滅六國及其意義;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進而使學生在形象的展示中理解抽象的歷史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做好預習工作,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最終,使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中,愿意學習歷史、樂于探索歷史,進而大大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余明科.構建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高效課堂[J].華章,2010(16).
(作者單位 江蘇海門能仁中學教育管理集團天補
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