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時期,除了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之外,個人行為方面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對于班主任,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在帶領班級方面會出現許多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不能簡單粗暴地批評學生,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正確引導和教育他們。
關鍵詞:中職學校;行為習慣;引導教育;習慣養成
截至2013年,我擔任班主任也足足有兩年了,在這忙碌而又短暫的班主任生活中,我付出了很多,同樣也收獲了很多。
處于青春發育期的中職學校男生,精力充沛,容易沖動,他們不僅思想懶散,在校的行為習慣也比較差。尤其是進入高二以來,學生中間漸漸產生了自由散漫的心態,頻頻出現遲到現象。如何才能杜絕這種現象呢?職高生有自己的特點,處在青春期的他們逆反心理很重,又非常在意自己的面子,但是他們還是很懂事的。教師應該如何針對他們的這一心理發展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教育呢?
一、從思想上進行教育
我先將遲到次數多的學生叫到辦公室,詢問他遲到的原因,或者說路上堵車,或者說等了好長時間車都不來,總之,就是很多客觀原因致使他不能按時來學校。在這個時候我不會像以前那樣跟他講大道理,什么這是學校的規章制度,我們應該嚴格遵守,或者是作為學生我們就不能遲到早退,因為我知道這些話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已經聽得太多了,都已經有了免疫力,而是間接的批評教育。在聽完他的“理由”后,我首先會說:“車不好等,路上堵車,不能按時來學校這老師可以理解,上學路上難免會遇到這些問題,
可是如果天天都是車不好等,路上堵車就不僅僅是車的問題了吧?”然后,我再舉一些情況跟他相似的同學的例子:“比如說某某,坐的車跟你是一路車,可是為什么人家就能天天按時到校呢?”說到這里,那位同學已經深深地把頭低下了,這個時候我就不再多說什么,讓他回去自己好好想一想以后應該怎么去做。因為我相信他已經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一定會以實際行動來表現的。
二、注重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我從班里選出一名有責任心、穩重誠實,在學生中有威信的學生擔任專職出勤班干部,負責進行遲到記錄。每天出勤班干部都會詳細地記錄遲到學生的姓名、遲到的日期、到校時間以及遲到的原因。在每周的班會中我都會拿著這個出勤記錄本進行一下總結,好多時候我什么都不用說,只要拿出那個記錄本,當看到本上頻頻出現的自己的名字,以及雷同的遲到原因,遲到的同學就已經感到很慚愧了,都下定決心改掉遲到的壞毛病。
三、注重和學生家長多進行交流
我會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在發現學生近期表現不是很好的時候,我會及時、積極主動地給家長打電話,說明學生的在校表現,并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讓家長配合共同管理。我們班有一個叫小超的孩子,出勤情況一直很好,但是進入高二的第一個月,他的名字就在出勤記錄本中頻頻出現。我找他談話問他遲到的原因,他總是一個理由:早晨起晚了,并且保證,這次是最后一次遲到,以后絕不再犯。但卻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針對這個情況,我沒有簡單地批評一頓了事,而是撥通了小超家長的電話,了解小超屢屢遲到的原因。這才知道:小超爸爸單位最近有一些緊急的事情,所以他總在單位加班,下班的時間很晚,有時甚至要加班到第二天。因為之前一直是他爸爸負責叫醒小超的,而最近又顧不上管他,所以,小超才頻頻出現遲到的現象。電話中小超爸爸答應今后工作再忙也要多和兒子談心,了解兒子的在校表現,并且要給小超設置一個鬧鐘,這樣即使爸爸沒時間叫醒小超,鬧鐘也會按時把他叫醒。
總之,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只有長期、反復不斷地強化才能習慣成自然,從而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