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龍?熊曦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就業政策日趨完善為就業長效機制建設奠定的基礎,并就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長效機制建設內容作了簡要分析,提出了促進高校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長效政策
基金項目: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LSZ2012B001);廣西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立項項目(SK13LX525);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LSZ2012JGB05)
高校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現代化建設中一支高素質的生力軍,他們的就業關乎千家萬戶,是當前全社會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怎樣促進高校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建設?筆者試作初探。
1 就業的政策環境日趨完善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如提出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努力創造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以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穩定靈活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和技能培訓;鼓勵科研項目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力加強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為進一步擴大就業規模,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也發布了《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2011),規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支持和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全面落實上級高校畢業生優惠政策的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或政策文件,2013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35號)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推出了就業政府給予補貼、技能培訓免費、自主創業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政策支持體系。
2 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雖然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畢業生人數、待業人數仍呈逐年增大之勢,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一邊是創下歷史新高的畢業生規模。來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數字稱: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刷新紀錄。一邊是計劃招聘崗位數的下降,據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今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嚴峻的就業形勢像霧霾一樣,成為人們無奈卻無法回避的話題,以至于有人稱2013年可能是“最難就業年”。據有關方面調查,當前,影響和制約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系網路缺乏;其次,大學生對于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畢業生過多而且每年都在呈上升趨勢,大學生教育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轉向現在的大眾教育,大學生不在是鳳毛麟角,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就業難;第四是大學生創業難。目前對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宣傳及培訓力度不夠。很多大學生還不了解政府關于促進創業的優惠政策,整個社會也未營造出理解創業、鼓勵創業、尊重創業的氛圍。很多大學生未接受過任何創業培訓。大學生創業意愿不高,更希望找到穩定的工作。大學生創業難還表現在項目難找、創新難、缺乏資金、缺乏社會經驗和企業管理經驗等。
3 高校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建設的內容
1.高校畢業生培養層次的調控機制。知識有深淺,技能有好差,研究能力有大小,這就決定了高校畢業生人才具有高、中、低之分。在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相互攀比,不計用人成本,有博士不要碩士,有碩士不要學士,有本科不要專科,明明是技術型的卻要研究型的,是中低級崗位的卻要招高級的,這反映出無序的人才市場需要管理,因此,需要對用人單位、人才市場實行全方位的管理、服務、調控,進行人才使用的合理布局,加大人才使用的監管力度,分層次、憑專業、按需要就業,將人事管理與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對人才層次、專業狀況與實際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既能保證各層面人才的順利就業,又能避免人才的極大浪費。
2.高校畢業生流向的調控機制。客觀上講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用人基數較大,畢業生紛紛奔往東部沿海地區,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有一個適度量,當飽和后就不能再容納了,越是發達地區人才的聚集量越大,造成人才難就業,發展的空間也小,而西部地區或欠發達地區的人才相對不足,由于條件較差,人才市場發育不完善,高校畢業生主動前往的較少。這就要靠政府對人才的流向進行有針對性、合理性的調控,利用政策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建功立業,靠誘人的待遇,靠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的政策調控,讓畢業生在西部、新農村建設中作貢獻,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性騰飛。
3.高校畢業生需求的調控機制。政府對各級人才需求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高校招生時有計劃也有序,畢業生就業時無計劃更無序,這種不對稱只能緩解一時的矛盾,而后期其困難更大、社會影響更廣泛。因此,政府應加大對人才市場需求的監管力度,按照人才適用的原則,對就業崗位、等級進行審定,是否符合本屆各類人才總額比例的要求,使崗位與計劃統一起來,市場與需求統一起來。
4 高校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建設的策略
構建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政府要加速社會經濟調整,注重開辟和扶持新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實施具體的就業措施,為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用人單位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體,在構建大學生就業機制中起主導作用,用人單位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用人機制,對大學生要有更多的耐心,避免人才或者崗位的閑置和浪費,做到人盡其才和才盡其用。
作為人才生產單位的高校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問題上更是義不容辭,高校要加速專業結構的調整,提高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高校要加強培養模式的改革,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及時做好專業的適應和調整,并在提高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水平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1]王俊嶺,李德海.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的建設[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08).
[2]郝克明. 當代中國教育結構體系研究[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