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紅
摘 要:社會在不斷進步,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也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師要結合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本文就如何進行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電工基礎 課堂教學改革 參與式教學 備課
在電工基礎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便于學生的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于師生互動,便于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主宰課堂的格局,使學生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筆者通過學習思考并結合實際教學工作認為,電工基礎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
當代科技的發展,知識傳遞速度和傳遞方式已經非生活在20年前的人所能想象的了。知識變得“廉價”和容易獲得,網上搜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知識其實就像其他生產力一樣,是不應該被壟斷的。只有在大家都能平等獲得同樣知識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夠站在等高的平臺上對知識進行討論、批評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盡快改變傳統教學的思維模式,意識到現在的教學,對老師的第一要求已經不再是“博學”,而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提高課堂的學生參與度,如何讓他們掌握學習
方法。
我們傳統意義的“學”更多是針對學的結果而不是學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和壓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正如古代教育家荀子曰:“聽而易忘,見而易記,做而易懂”。由此可見,教學是參與,不是灌輸,我們必須重視教學過程,實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模式。
二、實施參與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與式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愿望,以主體性為內核,以自覺性、選擇性為特征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做主人,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真正樂趣和與老師、同學共同探求知識的幸福,是對以往“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徹底顛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備教材
首先,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它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師可以在教材中編入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象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對于這些知識,教師可以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這些知識的資料,并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2.備學生
所謂備學生,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能力和認知水平及愿望需求,教師在創造性地用教材的同時,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接受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多種形式的學習經歷,倡導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3.備教法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在課堂教學改革上,即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課程教學資源、學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情感需求的人、要求全面發展的人;師生關系在人格上、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學業上是“教學相長的”,師生要相互尊重和愛護,反對教師在知識和技能上的絕對“權威”;教學是生成不是預設,教學是以學生學習為前提的實踐活動,旨在學生運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地構建知識體系;學習方式既可以是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究和發現,也可以是在教師講授下有意義的學習;教學目標是三維立體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者構成完整的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全面,評價的方式要多樣,突出過程評價,可以采用“學生成長袋”;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的發展;評價的主體要多元,老師、學生、家長和學校等相關利益方都要參與。
總之,在新時期下的電工基礎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活教材、備活學生、備活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作者單位:陽泉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