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硯芳
摘 要:學校三風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立足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強調了三風建設在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性,闡述了對三風建設問題的看法,列舉了高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為各高職院校解決教、學問題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參考方法。望各位領導老師彼此學習,相互借鑒,加強溝通交流,共同創造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高職教育環境。
關鍵詞:高職教育;校風;教風;學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高職教育已經過20多年的健康發展,體系結構逐步完善,資源配置逐步優化,產、學、研教學模式逐步深入,初步完成了國家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的目標。但高職教育依然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做好高職教育工作,關鍵體現在學校的三風建設方面。
一、建設良好的校風
我院是一所省屬國辦全日制高等院校,已有30多年的創業發展歷史,始終堅持“特色辦學,科技興校,產學互動,效益雙贏”的辦學方針,緊跟時代導向,求真務實,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師資力量配比,提高招生就業率,逐步適應了市場的發展需求,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專門人才。
學校嚴格依法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崗位職責,強化責任主導意識。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讓教師時時處處做到“學長為師,身正為范”。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接受到正規的教育和管理。嚴肅校規校紀,規范教師和學生的日常行為。創建無煙校園,規范行人走斑馬線,規范師生佩帶校牌,辦公室、教室、宿舍干凈整潔。老師和學生都是相互平等的群體,都必須嚴格遵守學院的規章制度,嚴肅查處違反校規校紀人員。教師的以身作則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到了榜樣示范作用。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以教室和宿舍為基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櫥窗、板報等載體,將校園安全、紀律、學習、文化和衛生問題列入重要內容,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拉近與學生感情上的距離、促進學校高效管理的有效方式。
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國家積極倡導弘揚民族傳統,提升漢語文化水平,教育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對違紀的教師從嚴從重懲罰。學校要積極穩妥地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積極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給廣大師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要時刻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提高工作責任心,學生也要珍惜在校學習的寶貴時間,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建設良好的教風
教師聘任制度,一方面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提高了教師的競爭意識,為教師的開拓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教師的全方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也打破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認識,給教師自身的發展造成了無形的壓力,教師職業已不再是穩定的“鐵飯碗”,教師的本職工作也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把一部分精力轉移到完成工作量等行政性工作。一些群眾反映,如今的教師道德水平大不如以前,沒有了家訪,沒有了作業,學生上課不聽講,玩手機,老師不負責,不管教。但如果老師嚴格管理,會使該門課程選修人數下降,導致老師想管不敢管,學生更加肆無忌憚的逃課,不學習。有的教師在考試前給學生劃分考試范圍,導致學生只復習要考試的內容,其他知識不再復習。考場作弊嚴重,小炒泛濫,替考頻發,監考老師把關不嚴是主要原因。哈工大MBA考試作弊案給國家的考試制度與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
要解決以上問題,必須要從制度上加以管理。要建立健全教師負責制度,加強對教師的責任意識培養。教師是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第一責任人,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職責,要正確認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在整個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建立健全教師工作考核制度,規范教師的日常工作情況,定期不定期檢查教師的上課秩序、聽課率、出勤率、考試通過率,嚴肅查處教師在工作中的違紀行為。鼓勵教師創建精品課程,開展廣泛的說課比賽。在全校師生之間,從德、能、勤、紀、廉這五個方面對教師進行廣泛的不記名民主測評,切實評選出政治素質高,思想作風好,具有較強教學、組織、管理、創新和實踐能力,善于做學生工作的“雙師型”教師。建立教師培訓制度,聘請教育專家,指導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學生。各高校之間定期舉行教師工作交流會,共同探討各項工作問題,交流經驗,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三、建設良好的學風
學生的整體素質很重要。在招生環節中,全國各高校自1999年開始擴招,到如今的自主招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也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隨著高中畢業生的逐年減少,招生競爭異常激烈。各高校每年花大力氣到全國各地招生,為支持學校建設,教師們都積極參與學校的招生工作。在完成招生任務的同時,也需要提高招生質量,招生時不僅要考察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還要考察學生的思想道德成績,擇優錄取。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90后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尊心強、虛榮心強,自立能力差,許多學生畢業后就相當于失業,過高的估計自身的社會價值,不能吃苦耐勞,沒有社會工作經驗,不能適應社會激烈的競爭。
解決上述問題,要讓學生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確定自己的工作計劃和學習計劃,每天按照制定的計劃進行生活、學習、休息。職業規劃的制定,要緊跟所學專業課程的進度,針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努力達到學習目標。把握住自身專業發展的大方向,保持清醒的頭腦,磨練自己的意志,相信經過努力,能夠收獲到自己需要的成果。時刻關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在職業選擇過程中,實事求是的對自己的職業期望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這樣才能充分實現自身的職業價值。教師也要對學生的人生規劃及時進行指導和監督。
學生良好教育素質的形成及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具有重大責任。要想讓學生在校學到知識,畢業后能發揮自己的所學,體現自身價值,需要家長、老師和學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教育學生積極向上,奮發圖強,完成學業。比如給學生購買筆記本電腦,我相信家長都會本著為學生學習的目的購買的,但實際情況中,只有不足一成的學生把筆記本電腦真正運用到學習上。作為家長,務必要監督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
另外,社會環境對高職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中國現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法制健全,市場經濟已經初步形成。在國家教育體系當中,務必加強法治制度建設,獎勵先進集體和個人,嚴懲罪惡腐化行為。依法治教必重典,當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師德問題,給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敲響了警鐘。“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是一項長遠又艱巨的任務。
學校該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人才,教師如何能夠做好本職工作,高職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市場的需求,能為社會貢獻多大的價值,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