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英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大班額;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81—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入縣城,縣城小學的班額都已高達七八十人,組織教學相當困難,教學效率大打折扣。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不可能改變這種大班額現狀,但我們應該想辦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大班額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在課堂中合作探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要想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實現有效教學,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堂上,總有一些學生不聽講,也不思考,他們只是坐在教室里當“看客”。對于這些學生而言,上課幾乎是浪費時間。他們既沒有從事學習活動,也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最好的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例如,每次上完新課進行反饋練習時,先出示一組基本練習,全班一齊練習。這時,我就安排十多位優秀生作為“小老師”在行間巡視。每次練習時,“小老師”都來回觀察小組成員的做題情況。這樣做既滿足了優秀生作為“小老師”的崇高責任感,又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糾正。一組練習完成后,我便讓“小老師”帶著組員合作編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優秀生在檢查別人做題的同時,自己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通過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每節課的查漏補缺工作及時到位,落到實處,同時調動了優秀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了優秀生的潛能,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發展。
二、在試卷講評課中進行師生角色互換
要提高“大班額”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營造一個 “暢所欲言”的氛圍。平常的試卷講評課,教師經常獨霸講臺,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索然無味,很少積極參與到講評過程中去。結果教師辛苦,學生疲憊。尤其進入小學畢業總復習階段,試卷講評更是總復習教學的“重頭戲”。我們不妨摒棄這種“一言堂”的做法,讓學生在自我診斷、相互交流、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可以讓做錯題的學生講。看到有糾錯的機會,有錯題的學生躍躍欲試,積極爭取這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在他們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他結合自己出現的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現身說法,既講出了正確答案,又分析了產生錯誤的原因。
其次,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小組成員重點講解解題思路和方法 ,弄懂后再改正,達到“生教生”的目的。優秀生在講解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了知識的系統性和深刻性,“學困生”則得到了最符合他們認知規律的指導,特別是一對一的“小灶”。在這種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收獲和提高。
三、在作業講評課中進行隨堂檢測
作業的講評是數學課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作業講評課中進行隨堂檢測,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隨堂檢測題從何而來呢?基本題可以發揮一般學生的作用,讓他們根據講評內容進行變式編題;綜合題和拓展題可以由學習小組共同商討來編題;難度較大的題則可以讓優秀生或者教師來命題。
比如,講評題是: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為20cm,里面裝有80cm深的水。現將一個底面周長為62.8cm的圓錐體鐵器完全沉入水桶里,水面比原來上升了,問圓錐體鐵器的高是多少厘米?
學生編的檢測題是:一個圓柱形水缸,底面半徑為30cm,水面高為20cm,里面完全浸入一個長為6cm,寬為5cm的長方體鐵塊,取出長方體鐵塊后,水面高為15cm,求長方體鐵塊高是多少厘米?
講評題中主要讓學生明白上升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放入的圓錐體的體積。知道了圓錐的體積,就可以求出圓錐的高。測評題中也要讓學生明白下降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放入的長方體的體積。知道了長方體的體積,也可以求出它的高。測評的目的是把教師講評的內容通過學生獨立做題,加深理解,檢查講評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數學作業講評中進行隨堂檢測,并讓學生參與編題,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學生在講評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時靜靜地思考,有時熱烈地爭論,特別是編檢測題時,誰先編好誰上黑板寫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高了,學習效率自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