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武
摘 要:導學案是導學案教學的媒介和基礎,預習是探究的基礎,探究是預習的發展,小組合作與自主學習不矛盾,厘清和辯證看待這些關系是為導學案教學掃清路障,是為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基礎。
關鍵詞:導學案;形式靈活;探究;預習
導學案教學,是中國基礎教育界的草根式革命,是一場源于民間的自發的行動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的萌動和90年代的破土發芽,新世紀初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一般,遍地開花,先后涌現了一批實施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全國名校。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引進導學案教學模式,隨著這一模式的廣泛應用,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一時間引起陣陣熱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10月底,杜郎口中學平地一聲雷,全校取消導學案。曾經改造洋思中學的講學稿,創造燎原之勢的導學案,自己卻親手毀滅了它。杜郎口此舉更是將導學案教學優劣甚至存廢的討論引向高潮。
熱議之后,就到了冷觀這一現象,是到了厘清導學案與探究、預習與探究、導學案與導學案教學等諸多關系,從而辯證看待導學案教學利弊的時候了。
一、形式靈活是關鍵,充分探究能實現
導學案的科學編寫是實現有效探究的關鍵,要針對不同的課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導學案,在形式靈活的導學案以及依托于導學案所進行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合作探究。以下是筆者的一段課堂實錄:
案例1:直線的方程習題課(片段)
設置合理的、層層遞進的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問題的教學價值。
問題:已知直線l1,l2的方程分別為l1∶A1x+B1y+C1=0(A1,B1不同時為0),
l2∶A2x+B2y+C2=0(A2,B2不同時為0),且l1⊥l2,求證A1A2+B1B2=0.
學生首先聯系所學知識自主證明,大多數學生都利用斜率存在時兩直線垂直的等價條件予以證明,對斜率不存在時的情形也能小組討論完成。
“橫生枝節”:問題貌似已經得到解決,學生1突然發問:l1⊥l2時,與C1,C2是否有關。這時小組紛紛展開探究討論,最后由學生1所在小組給出解釋:與C1,C2無關。
“窮追不舍”:生成的問題貌似得到解決,筆者仍覺不夠,繼續發問,為什么無關?沉思片刻,學生2給出回答:直線一般式方程中的C影響的是直線的截距,兩直線垂直與截距無關。再次生成的問題又一次被解決。那么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中,哪一種與截距有關呢?這時學生不假思索齊答是平行。
“借題發揮”:上述題目的題干不變,若將問題改為l1∥l2,對一般式方程中的系數又會有怎樣的要求。
筆者的“借題發揮”,充分挖掘了問題的教學價值,不僅揭示了直線平行與垂直和一般式方程的系數關系,也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與類比思想。同時,學生時刻處于個體的或者是處于小組中的探究,雖然是被導學案中的系列問題“牽著鼻子走”,但思維是發散的、思考是主動的、問題是生成的。所以,一些關于導學案會無形中強化了“學習即解題”的傾向故而會“弱化了探究”的顧慮,核心原因是導學案的形式出了問題,并非是導學案本身。
二、探究要實現,預習是前提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充分預習,設計科學的預習案,分解教學難點,尋找最近發展區,為課堂教學中轉化為期望的發展水平鋪平道路。
案例2:“函數的定義”導學案預習部分(片段)
1.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函數定義。
2.初中數學學習過函數的哪些相關知識。
3.從工具書《說文解字》或網站“象形字典”等查閱“函”的字義。
4.依據初中所學知識判斷y=2是否是函數。
上述材料是筆者在函數教學起始階段所使用的導學案,學生的學習要建立在已有認知和略高于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上述導學案聯系初中階段所學函數知識,為進一步深化函數認知、對比函數兩種定義建立了基礎。所以,我們應該改進的是預習問題的設置形式,并非預習本身,導學案教學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是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反饋三維環節清晰的。本文所提出的不主張學生提前預習的做法可能只適合于個別課型。
三、導學案是媒介,導學案教學是平臺
正如本文所言,有關導學案教學,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導學案本身(主要是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上),更多關注導學案(主要是編寫不當的個案)給學生學習所帶來的可能弊端,大有以偏概全之虞。誠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導學案若編制或使用不當,確實會帶來遠離課本、浪費資源等問題,就如同教學中單純依靠教材會帶來讀死書、視野不夠開闊的顧慮一樣。導學案只是有效教學的主要媒介,我們要實現的是搭建以導學案為基礎、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主要手段的導學案教學平臺,在此平臺上,高效課堂才能建設,學生的發展才能實現。
導學案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會經歷優勢發揮、模仿跟進、問題暴露、遭受批判、反思改進、升華提高的過程。從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發展呈現一種螺旋上升的趨勢。導學案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正是負責任的教育人不斷的反思與批判,才促成了導學案教學相關概念的不斷厘清和模式的不斷改進。
導學案的形式要靈活,對導學案的認識要發展,導學案教學也要發展,要統籌兼顧各種教育資源并綜合發揮其作用,要統籌兼顧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沸沸揚揚過后,誰來繼續檢驗、改進或是廢止導學案教學,只有實踐。
參考文獻:
[1]渠東劍.關于數學導學案教學的冷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旬,2012.
[2]陳靜興.熱議數學導學案教學[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旬,2012(7):6.
[3]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24-1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