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國濤
摘 要: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指導下,對中職業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中職體育要在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基礎上加強與職業技能有關的體育技能練習,以發展學生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競爭能力,促進學生水平提高的目的。
社區體育,就是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樣性、有趣性、服務性等特點。隨著科技、文化的發展,體育也已經不再是學生和運動員的專屬了,體育開始從學校走進社會,因而在其內容、形式上不斷豐富,其影響與作用遠遠超出了學校身體教育的范疇。于是體育的外延被擴大,社區體育應運而生。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社區體育
一、中職體育教學目標
《體育與健康》教材很廣泛、很豐富,但是具體實用性不強,教材內容與實踐銜接不上、脫節,而且沒有職業特色與普通高中相比,中職學校在培養對象和具體目標上有所不同,所以在體育教學上也應有所區別,中職學校體育目標不明確、不具體、不實用……社區體育也很廣泛,但大眾化,不單純講究技能、技術、技巧,從實用出發,適應人群廣泛,場地、器材不受限制,隨時隨地能進行鍛煉,兩者有太多的共性,有太多交叉,如何能使中職的學生更好地進入社會,更好地吸收專業知識,發揮終身體育的思想,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1.在體育教學內容上有所取舍。田徑、足球、籃球、排球內容分配要適應減少,拓展訓練在延伸方面根據學校財力、人力、物力做安排,條件好的地方,比如說自行車運動、滑冰、冬游、極限運動、跑酷等。這要求在師資上有所提高,經濟上有所投入。
2.不局限于在學校開展體育課及體育活動。學校的器材、場地終歸有限,也不可能齊全,在上課時可考慮學校附近社區的健身器材、健身場館、健身廣場去上課、去活動,這雖說存在一點人身安全風險,但學生可能喜歡運動,能更好地與社區銜接,即共享了資源,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運動能力,又能更好地、直接地與不同人群交往。
3.可以把一些新穎的、創造性的活動付諸于實踐。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可以更早、更積極地付諸實踐。有社區人群參與,學生熱情更多,信心更足,自身的滿足感更濃烈,所學的知識也能更快地用于指導傳授當中,對于將來從事職業技能方面的工作,有很大促進作用。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的教學目標,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有利于在校的學習與實踐。
4.通過體育平臺,體會人與人的交流,平等互助關系。職校的學生學習基礎不好,沒自信,各種習慣也不好,不是一天、二天能改過來的,讓學生從事一些他能力所及的,而且又能在心理上得到滿足的一些活動,一些技能的培訓,我認為十分必要,體育就是這個平臺,也是將來從事職業的基礎,學生從社區體育中得到了鍛煉,得到了自信,得到了提高,是與社會的一種自然的和諧,是對整體素質的一種提高。
二、社區體育
社區體育由社區居民自主進行的簡便易行、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多樣的身體鍛煉活動。對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交流鄰里感情、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區繁榮發展等都有重要意義。
社區體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針對自身,以其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獲得健美樂為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體格健美與幸福快樂的生活。成年人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樂幸福的生活與健康長壽,又直接關系到國家或民族的社會穩定與繁榮昌盛,因而也必然成為一個國家社會制度是否優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深入持久地開展社區體育實踐,必然對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產生積極的現實作用和深遠影響。概括說來,社區體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直接作用。
1.能有效地幫助人們健身,促使體格健壯,體態優美,形成并保持各種良好的身體技能,增強體力;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利于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
2.能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
3.豐富社區文化生活,提高人們體育文化素質,利于移風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精神文明健康。
4.多數活動點活動項目常年不變,這樣便于根據共同的體育興趣穩定隊伍,也便于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從項目的選擇情況看,氣功、健身操、交誼舞、武術居前四位,非競技化、韻律性、傳統性、文體一體化特點。
利用體育系豐厚的專業體育人才資源,每年定期組織對廣大師生和附近居民開展各類體育健康講座,包括體育健康、運動損傷、養生等方面內容,成為學校和社區體育知識,人們會在家庭或學?;蛏鐓^當中活動;家庭、學校、社區當中的體育信息也會彼此交流與溝通,但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則有其各自的特點。
中職體育教學目標與社區體育有太多共性,依賴性很強。中職體育不是學校體育,也不是競技體育,就得和社會體育結合,更能體現中職的教學目標,也更能為服務為宗旨的目標前進。其他學校進入社會就和體育脫離了關系。那么,社區體育就得從職教入手,灌輸社會體育思想,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對于體育和職業教育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劉德佩.對現階段我國城市群眾體育發展趨勢的研究.體育科學,1994.
[2]王凱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體育科學,1997.
(作者單位 遼寧省鐵嶺縣職教中心)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