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本

摘 要: 本文主要對中考物理解題失分原因及對策進行分析,總結了這兩方面內容,失分的主要因素有知識點掌握不牢、能力運用不熟練,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合理的對策,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
關鍵詞: 中考物理試題 失分原因 解題方法
近幾年,中考物理根據新課堂,內容逐漸變得多樣化,物理題目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緊密。通過分析相關資料,能夠得知試題的考察方式有一定的改變,摒棄了之前的機械記憶和常規套用,而是在虛擬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常常因為知識掌握不全,技能運用不熟練而失分。下面就對失分原因進行詳細闡述,并總結解決對策。
一、中考物理試題失分原因分析
(一)知識點掌握不牢。
學生沒有理解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應用不靈活,知識記憶不夠扎實,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中考物理解題失分。學生應牢記基本知識,例如物理解題經常應用的一些常數,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重力加速度,光在水面的折射角度等。
例如在試卷中第20題,如圖1所示,一束光線射入空水槽中,留下一個光斑,為O點,水槽加入水后,光斑是否會出現移動,在這個過程中,折射角是否出現變化。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了解光在空氣中直線傳播,并考查了學生對光在水中的折射情況和角度的掌握情況。學生若對這類知識掌握不牢,就很容易出現丟分。
(二)能力運用不熟練。
中考物理試卷中,基礎題大多出自日常生活,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能力,并將知識學以致用。初中生通常缺乏生活實踐,所以很難物理知識建立正確的聯系,在解題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例如,第15題,我國運動員李堅獲得了索契冬奧會女子500m短道速滑金牌,那么她在起跑時,要使腳后蹬獲取向前的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什么?她的冰鞋的冰面上摩擦,會使冰面融化,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在到達終點時,因為什么性質,李堅即使沒有動作仍然向前滑行。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知識點的應用能力。力具有相互作用,所以運動員后蹬能獲得向前的力。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運動可以理解為做功,所以產生熱量會使冰面融化,最后因為慣性,運動員會向前滑行。若學生能力運用不熟練,就無法理解這種現象,從而導致失分。
(三)物理考試特點。
物理試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尤其是針對表格的數據分析,學生很容易在這類問題中失分。例如,第26題的溫度升高曲線,比較水和沙子在不同時間升高的溫度。這種類型的試題主要考查在一組數據中找出隱藏的規律,然后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對學生的素質水平和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對物理知識掌握不夠透徹的學生很難得分。
二、減少物理失分的具體對策
(一)認真學習,重視基礎。
物理知識的基本規律和概念是學生應掌握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記憶情況。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了解這個物理知識的特點,并形成記憶定律,以后遇到同類型的題目就能夠熟練應用。教師為學生鞏固基礎的同時,也應讓學生熟練掌握主干知識,以免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失分。
(二)開展實踐教學,重視能力培養。
教師應開展實踐教學,多做實驗,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有疑問和困難,教師應及時為學生解答。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的記憶更深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教師可以以物理知識為基礎,結合實際事例,例如水凍成冰的體積變化,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使物理知識點在課堂上得到充分詮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運用生活中的器材進行物理小實驗。例如鉛筆和橡皮同時從桌上掉到地上的時間,塑料尺子的彎曲程度與反彈力等。這些做法都能激發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并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經驗積累,應對物理考試。
在物理考試中,學生應具備豐富的應試經驗,這樣才能盡量少失分。一些學生平時成績不錯,但是在考試時常常無法正常發揮水平。這種現象與平時沒有認真待作業和測驗有關,學生應在平時認真對待作業和測試,仔細審題,找出關鍵詞和數據。在解答計算題時,學生應從文字、圖片或表格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列出已知和未知,建立一定關系,這種方法可以使解題更準確快捷。學生還應保證試卷整潔,不要隨意更改或涂寫。
結語
通過上文對中考物理解題失分原因和對策的分析,可以得出,學生應認真學習物理知識,牢固掌握,靈活運用,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提高物理解題能力,減少考試失分。在物理實踐中牢記物理知識和規律,掌握重點,并能夠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張小娥.中考物理失分原因及對策[J].學周刊,2011(7):194-195.
[2]陳艷.對一道中考題失分原因點擊及對策探討[J].中學生數理化,2011(2):164-165.
[3]伍景貴.例析中考物理題易錯原因與對策[J].青春歲月,2012(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