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
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活動就是運用所學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去解決從現實中提取的問題。其教法的宗旨就是真實開展數學活動,用其所學解其所惑,也就是學以致用。課堂活動教法需要有效的教學時間、適時的評價。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活動;教學評價
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數學課堂活動教法,就是由教師先選取與數學原則或法則有關實際問題,通過對知識點的學習,然后運用所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活動的本質和價值取向我們并沒有很透徹地去了解,所以教學活動不是非常讓人滿意。該怎樣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才能呢?僅僅是操作、交流等這些外顯的活動顯然是不夠的,還有許多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一、真實數學活動需要足夠的教學活動時間
留有充分的教學時間是讓學生達到教學互動的前提。有了足夠的時間,活動的真實情況才能夠讓教師完全了解。我上過一節《方程的意義》的觀摩課,為了讓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我讓學生將一組由生活實際中抽象出的式子進行分類。這次分類活動一共占用了半節課的時間,如果沒有如此充分的時間,學生就不會有如此深入的比較、討論和分類,從而真正深刻地理解方程的意義。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新課改提出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傳統的數學教學,通常的做法是先講解數學概念、公理法則,接著講解例題,然后通過海量習題強化記憶理解。但這樣做的后果是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不明顯,大部分的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習題上,這還只是對于聽懂的同學來說的情況。如果沒有聽懂的學生,別說做題,就是復述概念法則都是個問題,更別提解決實際問題了。
二、促成真實數學活動的關鍵是明確的活動目標和步驟
在學生操作前,教師就應該提前告知活動的基本要求、分組活動的具體操作步驟以及明確學生討論的問題。如在《方程的意義》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們充分地觀察每一組算式,然后選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分類算式,從而讓學生的課堂活動有了統一的目標和方向,避免了盲目和混亂。
這也就是所謂的正確有效的引導。教學活動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須做到活動的目的要明確,同時分解步驟,正確引導學生一步步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初中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初步的解題技巧和思路,但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數學知識,更需要教師的點撥。要想促成真實的課堂教學活動,就必須明確活動目的,分解教學步驟。
三、形成有效數學活動的保證是適時地評價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需要教師適時的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讓他們能有豐富科學的數學活動的經歷。引導學生充分享受和探討課堂活動的過程,讓學生明白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的思維,讓操作過程啟發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脈絡,教師可以深入地問一問,讓學生及時發現活動中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 從而讓班里的其他學生在聽別人思考過程中去學習借鑒,評價反思。
四、數學教學活動教法的幾點建議
理性思維的提升是學生在學習體驗過程中不斷地感悟的過程。學生的感悟能力參差不齊,控制力也不穩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培養。
(1)及時引導學生在操作、實驗等探究活動中反思操作的過程、結果和其中出現的各種現象,是新知識在他們頭腦中更加系統和豐富化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學生自悟能力的關鍵步驟。如在《方程的意義》一課上,因為學生們所用的分類方法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教師此時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從而引導學生悟出新知識的構成,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2)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悟能力,教師可以將在課堂活動中遇到的疑點、難點統一提取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觀念闡述出來,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讓他們在聽取別人的見解時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思維邏輯,從而使他們的個體思維能有質的提升。這也是一個比較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別人的思維過程進行比較,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比較,思考的角度和解決問題方法上的比較,都可以讓學生悟出新舊知識間蘊藏的規律性、區別和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新知識。
(3)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人類對數學建構過程的縮影,除了思維邏輯外,還是需要一些直覺和靈感的。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覺和靈感對所遇見的數學問題大膽的猜想,再通過實驗驗證得到結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培養學生對學習濃厚的興趣,著重發展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總之,課堂活動教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全面互動與參與。數學學習方法林林總總,但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教法。所以,我們要不斷研究數學課堂教法,以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華.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才智,2013(19).
(江蘇省邳州市岱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