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輝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則明確指出:“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這就要求歷史老師做到歷史教學與現實鏈接。主要從歷史教學與現實鏈接的意義、歷史教學如何鏈接現實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
現實與歷史有著有機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現實是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大都有歷史淵源,注意歷史與現實的鏈接,把現實生活的因子納入教學中,能讓歷史教學添上現實生活的色彩,煥發出生活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一、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鏈接的重要意義
1.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鏈接,體現了人文教育的價值取向
傳統的歷史教學僅局限于對“歷史性”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現實生活世界的關照,學生感覺不到生活的氣息,因而沒有引起學生的共鳴,沒有體現學生的生活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不論教師講述的事件如何遠離當代現實,其思想都永遠是針對現實生活,針對全體人民深刻關切的問題。”由于長時期與人文教育相背離,為教歷史而上歷史課,導致歷史教學的功能弱化,因此歷史教學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生活,發掘人文價值,走向現實生活。
2.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鏈接是時代發展的趨向
歷史教學服務社會的功能,決定了它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學生。從這一角度來看,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鏈接是最好的選擇。正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歷史教學要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界的挑戰。
3.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鏈接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動力
“歷史連接著過去、現在,并指向未來”。歷史和現實雖然不是共處在相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但是又有相似、相通的連貫性。假如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把現實生活的因子納入課堂教學,以貼近中學生、貼近現代生活為導向,適當地減少歷史理論的闡述,降低教學難度,重視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科技史、法律史等內容的教學,適當地引入現實生活中的焦點、熱點問題,盡可能給學生所需要的,那么,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和興趣會被喚醒,歷史教學就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最終達到勝利的彼岸。
二、歷史教學如何轉變方式,實現與現實生活的鏈接
上述說明,歷史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相鏈接已不容質疑,因此歷史教學就要轉變方式,努力實現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鏈接。
1.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同樣,教學是在觀念、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我們只有實現觀念上的轉變,以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歷史教學工作,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教育的一切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觀,應該把學生的內在變化視為教學的目的,而不只是記住歷史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背出現成的理論;應該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怎樣才能做一個有信仰、有理想、有紀律、有修養、有知識的人。
2.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方式
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方式,這是歷史教學的必然選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生命的活動過程,只有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才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特長。
3.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
現實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含著豐富鮮活的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因此,歷史教學應該鼓勵學生把對歷史的學習和人類所面臨的各類問題的解決方法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懂得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盡量發掘和利用貼近社會與現實生活的素材,使教學回歸自然;如:在講到民族關系時,可聯系西部大開發;在講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關懲處貪官污吏的內容時,可聯系黨和政府對腐敗現象的整治等等。
4.堅持教學手段現代化、多樣化
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運用的教學媒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的基本手段也發生了變化,錄音機、幻燈片、投影儀、電視、計算機及互聯網等已呈現在我們眼前,充分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已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明確要求我們:“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鏈接的重要性,努力創設有利的機會和平臺,讓歷史教學添上現實生活的色彩,讓歷史教學回歸生活。
(作者單位 湖南省漣源市安平中心學校)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