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摘 要: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基于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從創建生本課堂、課程資源開發、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課堂模式改革四個方面闡述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高效課堂;生本課堂;資源開發;課堂模式
高效課堂相對無效課堂、低效課堂而言,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包括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較大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
在高效英語課堂里,學生的語言知識有很大收獲,語言能力有很大提高,思維進一步發展,人文素養進一步提升,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一節課是否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要看它是否高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高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一、生本課堂是英語高效課堂的基本形態
高效課堂是一種基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育理念的教學形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同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不可能發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生本課堂的教學活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發生更大程度的共鳴;學生成為學習的“首要責任人”,教師變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課堂更富活力;教師“眼中有學生”,能及時捕捉到學習進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更為有效;同時學生獲得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擁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舞臺,更有成就感。
高效課堂是“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學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不再是教師怎樣“教”,而是學生怎樣“學”。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設計教學活動,高效課堂水到渠成。因此,對學生懂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淡化;對學生不懂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重視;對學生難懂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重點突破。美國的功勛教師德·鮑拉說:“教重要的在于聽,學重要的在于
說。”首先,教師要傾聽學生,明了哪些內容需要教師講,哪些不需要講;其次,要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自己對哪些內容還沒學懂,看看真正的學習有沒有發生。
二、課程資源開發是英語高效課堂的重要內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科學地處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教師對課程標準的領悟程度和處理教材的功底,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教材上所給的情景素材蘊含著編者的意圖,教師要深度解讀教材,領悟教材的編寫思路,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處理好章節之間的相互聯系,還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開發、創造、延伸和拓展,更好地發揮教材的功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風格、學習策略存在差異,教材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教師要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渠道進行選擇性地學習。開發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地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等、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以及報紙、雜志等。
三、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是英語高效課堂的必要前提
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最近發展區”,實現“學生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教師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理論和實踐證明,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是學習高效的前提和保證。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學習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是設計教學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是展示和完成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環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并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與編者進行對話,與作者和文本進行對話,與學生進行對話,做到既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主旨,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和延伸;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找準學習目標的起點;還要滲透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的形成及提升。
四、課堂模式改革是英語高效課堂的主要路徑
課堂模式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主要途徑。課堂模式轉型的核心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改變課堂模式,首先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一是變“在聽中學”為“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說中學”;二是變“被動地學”“消極地學”為“主動地學”“積極地學”;三是變“單一個體地學”為“自主與合作相結合地學”;四是變“機械地學”為“創新地學”;五是變“向書本學”為“在情境中學”“在體驗中學”。在教學中,只有真正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真正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當前,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風起云涌,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山東平邑一中的“學案導學”等。這些模式的共同特點是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主張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我們要學習課改先行者們的經驗,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情況,創新出適合自己的理想教學模式。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采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和素養。需要強調的是,高效課堂不應被某種模式所困,關鍵在于基礎夯實、思維激活、突破有效、拓展有度,從而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多模式”,甚至是“無模式”的最高境界。
教師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操盤手,教師對教材的深層解讀,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教師對素材的取舍提煉,教師對活動的精心設計,教師對學生的點撥引導等,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能。高效課堂,功在學生,責在教師。
參考文獻:
[1]加里·鮑里其.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楊桂青.英美精彩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李茹娥.推動課改著力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J].英語廣場,2012(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