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藝耀
摘 要: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同樣,如何運用生活的各個細節來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初中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善于從生活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因此,探討了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教學情境;生活化;應用意識;教學方式
生活引導學習。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如果能夠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會更有利于學生吸收掌握新知識,同時還要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以深化理解。對于如何提高教學生活化,筆者在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情境與學生緊密相連,并且對學生啟發大,因此,教師首先要細心觀察生活,把各種生活情境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其次,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下工夫,要多琢磨、多聯想,從生活中選取既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又為學生熟悉的情景,使學生可以從熟悉的事物入手學習新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單調的教學變得生動多彩,學生也就能更容易接受老師所教的知識了。比如,為了判斷某個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就需要運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來判斷,教師可以在授課之前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即如何利用直尺判斷桌角是否為直角。學生每天都與課桌接觸,可以說對課桌非常熟悉,但要解決該問題運用已學知識又無法作出清晰有力的證明,學生就會產生一種不服輸的想法,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探個究竟,這樣也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只有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獲得更為深刻的印象,比如,老師在講解循環小數的定義時,為了讓學生對循環的理解更為深刻,老師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循環例子。學生通過發散思維,舉出了各種各樣的例子,比如,以四季交替為例,各季節的輪回就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循環現象;再如,交通路口的紅綠燈相間閃爍,這也是循環,學校上課以周為循環單位,每周上課的安排都相同,這也是循環;再如,時針、分針在表盤上一圈圈地走,也是循環。學生舉的各種例子,從交通、季節到學校、鐘表,從大物件到小物件,從各個角度說明了循環現象,而且從學生的發言中也看出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而且對該知識已經熟練掌握。學生通過舉例不僅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通過運用知識,體會到了知識的用處,學習的樂趣。
三、努力改變教學方式,注重能力的培養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采用更多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工具,這也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生活化教學,不僅要多聯系實際,還要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教學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在幾何教學中,有些學生想象能力不很強,就需要借助一些具體的實物來聯想圖形,這時老師就可以制作一些硬紙片,在課上示范一些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再又把立體圖形攤開成平面圖形,老師示范完之后還可以請學生進行實驗,或者學生分為各小組進行實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對這些圖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還能加深記憶。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的影子,只有把生活融入數學學習和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地學習和教學。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高效地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把生活與教學聯系起來,做到教學生活化。
參考文獻:
邢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4).
(作者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學校)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