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麗凱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作文教學;寫作興趣;讀寫結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但目前學生作文無話可寫、內容空洞的現象極為嚴重,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懈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激發寫作的興趣,突破作文教學這一難關。結合我上學時候的寫作經驗,及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們應該如何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寫作境界,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認真讀書,讀寫結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是學生作文的典范。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在閱讀訓練中進行作文訓練。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還要讓學生懂得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理解題目與中心的關系中學習審題與立意;在理解詞、句、段、篇中,學習如何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在多姿多彩的語言世界里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練習,教會學生品賞詞句,摘抄錦詞麗句。通過反復閱讀,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同時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并積累優美的詞句。除了指導學生閱讀好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外,還要指導學生閱讀課外一些精美文章,在閱讀中積累大量詞匯和句式,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寫作知識,使其轉化成寫作的一種能力。正如古人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認真觀察,積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則是認識生活的起點和基礎,也是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葉圣陶曾形象地指出:“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停。”而中學生作文就是聯系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語言,選擇一定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出來。因此,要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善于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在平時注意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觀察,但觀察絕不是簡單地看,而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有目的的活動。要求學生在觀察時,一要有一定順序;二要抓住重點;三要融入情感;四要展開想象。要真正認識事物,光靠觀察還是不夠的,還要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這樣把“觀”與“思”結合起來,觀察更全面、更深刻了。學生有了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留心觀察的習慣,學會積累材料,作文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
三、借鑒范文,激發情趣
以課文為范文,將作文教學滲透在教學中。在平時的講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指導學生加以模仿訓練,得以激發情趣,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一篇樸實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講授這一課時,我們就可以這樣提問了:“本文通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為什么卻能把父愛表現得那樣感人,那么催人淚下呢?我們能不能寫一寫自己的父母呢?”講課時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父愛表現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愛是熱情的鼓勵、嚴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溫暖的關懷……因為作者能夠感受到愛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愛之情表達得這么好,這么動人。如果我們把父母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而不知心存感激,不懂得那就是父母的愛,又怎么能寫出動人的文章來呢?經過我的引導,學生紛紛列舉出父母對自己的關心。這一次,學生都寫得很好,特別出彩,讓學生和家長都很感動。
另外,每次作文前,我們都要指導學生以相關的范文為借鑒,重溫有關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其實,模仿對于學習作文是十分必要的。但模仿是對范文的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方法及技巧進行模仿,絕不是抄襲原文。應善于在模仿中創新,在借鑒中求異,把模仿作為通向創造的階梯。
四、賞析修改,培養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的訓練做到了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的確,修改是作文訓練中提高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每次作文,總是有一部分學生寫得很好,有的是作文的中心明確,有的是選材新穎、獨特。有的是結構清晰,字句不凡。我們在評講作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其中一部分佳作,胸懷珍愛之情,口溢贊美之詞,當眾邊講邊分析、盡情贊美、津津樂道。除了學會欣賞好的作品之外,我們也應該教會學生把那些敗筆修改好,特別是那些語言粗俗、用詞不當、充滿口頭語的文章。我們可以把文章中有共同語病的段落展示出來,讓學生當一回“小醫生”,大家來會診,找出語病并給予改正。然后綜合大家的意見,寫出一段完整,通順的美文。通過多次類似的練習,學生從中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可以極大地激發全班學生的作文興趣,獲得愉快的寫作體驗。
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至深的影響,我們應該讓學生發現寫作樂趣,讓他們將寫作當作一種愉快的勞動,這樣做也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但寫作興趣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有時候僅僅靠老師的力量也不能完全勝任,還需要家長以及學校的配合,形成一種濃厚的氛圍,使學生長期浸染其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五中學)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