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蓉
摘 要:有研究表明,對于同一時段的學習材料,做筆記的學生比不做筆記的學生成績提高二倍。美國心理學家巴納特(1981)以大學生為對象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了做筆記與不做筆記對聽課學習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在聽課的同時,自己動手寫摘要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在聽課的同時看摘要,但自己不動手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次之;單純聽講而不做筆記,學習成績最差。
關鍵詞:課堂筆記;隨聽隨記;筆記習慣
一、研究背景
學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學習習慣不好,或由于方法不當,或由于社會、家庭環境影響,造成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主要指學生的智力同學業成績比較時,智力在標準以上但學業成績顯著低劣者。然學困生的成因是復雜多樣的,其中學習方法失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聽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課堂筆記被他們忽視,導致聽課效率低下,學習成績當然就不理想。而且教師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也時常忽視對他們的筆記指導。
二、現狀陳述
初三(1)班語文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多則十六七個少則十一二個,班級總人數只有四十二個,語文學困生占了26%~40%。面對如此廣的學困生面,要想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些學生成績落后的原因復雜,但又有個共同點,就是學習習慣差。其中上課不記筆記是很普遍的現象。就此我對學困生的筆記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是:根本不做筆記的1人,占5%;偶爾做筆記的2人,占11%;筆記很隨意的6人占35%;做筆記但不知道怎么記,記什么的17人,100%;覺得做筆記太累,懶得記的2人,占11%;認為筆記很重要的17人,100%;認為自己成績落后是不記筆記造成的2人,占11%。
從調查的數據看,學生懂得課堂筆記的重要性,可是不懂筆記怎么記、記什么成為他們不能很好地記筆記的主要原因,當然聽課效率低下。通過跟學困生談心和課堂觀察發現,他們不能堅持做筆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沒有興趣,學習不主動,學習目的不明確。(2)自我控制力差,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上課聽不懂就開小差。(3)上課時易受同學影響,因而課堂上思維不能很好集中到學習上。辨別能力差,受消極因素干擾大。所以教師教會學困生正確地記錄聽課內容,培養課堂筆記習慣,對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樹立學習自信心是大有裨益的。
三、實施策略
1.“隨聽隨記”,做好書頭筆記,提高聽課效率
學困生聽課方面表現出來的特點有:(1)思考問題不夠積極。(2)精力不夠集中,不善于控制自己。(3)不能認真地記課堂筆記,或課堂筆記抓不住重點,條理性差。(4)課堂知識不能有效掌握,認為上課聽不懂沒關系,反正有書課后可以看書。聽課不求甚解,或稍遇到困難就不想聽。
根據這些特點,我采用讓學生隨聽隨記書頭筆記的辦法。“隨聽隨記”學生勢必全神貫注,認真聽取教師的課堂講解,跟上教學節奏。即使不能積極參與思考,至少在手、腦、眼、耳并用中加深了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書頭筆記”就是將記錄的內容寫在課本上。因為記在書本上有三大好處:一是方便,便于記、便于看、便于復習;二是快捷,原文的題目、詞句不必抄寫,只需把記錄的內容寫在一旁;三是清晰,和原文對照一目了然。這種筆記方式對于原本就不太會做課堂筆記的學生來講容易掌握,也比較實用,效率高。
一開始,我要求學生聽課時邊聽邊記,將課堂上的知識要點直接記錄在課本上。起初有的學生連拿筆的習慣都沒有,但在我多次提醒之下提起了筆,開始在書上圈劃,課本旁的空白處有了星星點點的字跡。將他們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本和老師的講解上來,至于筆記的質量暫不作過高的要求。讓他們初步養成聽課記錄的習慣。
比如,尹x同學在之前從不做筆記,而且認為筆記太煩,不做筆記也能學好語文,做了筆記反而不知道上課是聽講好還是記錄好,無所適從。我就跟他講明筆記的目的與意義,與他分析造成他沒有筆記習慣、不會做筆記的原因。先在思想上讓他有正確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作為重點對象,時常提醒他該記錄了,課后要他補好遺漏的內容。起先他很不適應甚至非常反感,我也不著急,只要他肯提筆已經是走出了良好的第一步。漸漸地,他雖然還是不太肯做筆記,但不像開始時那樣反感了,手上有了筆的蹤影。筆記的質量雖不高但書上有了記錄的痕跡。
2.明確筆記內容和筆記方法
要使筆記真正發揮作用,這種隨意的記錄是不夠的,必須對筆記的內容質量提出要求。“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所以,課堂筆記首先必記的內容是新知識和要點。現代文筆記:一是基礎知識,生詞的音形義、文學常識、文體知識等;二是內容提要,用簡潔文字概括提示課文的主題、段落;三是分析重點,老師對重點段落的品讀,文章寫作特色的分析,精彩語句的修辭、用詞、表達手法的賞析等。古文筆記:一是生字讀音、重點實詞虛詞解釋、語法句式特點、重點句翻譯;二是文意概括、重點段落賞析。
其次,在聽課過程中必定會遇到疑難問題,有的疑點可能來自于教材,有的疑點源于老師的疏忽,有的則可能來自同學的發言或自己的錯誤。部分疑難即使老師講解了也不一定能夠馬上領會,這就需要學生及時記錄下來,以便課后思考釋疑。疑難問題也包括,學生在聽課中產生的一些極具個體特點的問題,記錄下來便于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讓學生明白上課該記些什么內容后,還要告訴學生一些筆記常用的方法。常用符號,例如:圓圈、直線、波浪線、問號、著重號等,可以在生字詞、重點句子、有疑問的地方標上相應的符號。符號確定以后,就應該經常運用,形成自己的符號系統,相同類型的知識都用相同的符號勾畫,這樣便于知識的歸類,但在標記時不能太多太亂,要醒目,要突出重點。規定筆記的具體位置,例如前面課題空白地方記文學常識、作者簡介、題解等,文后記中心思想感情、寫作方法、寫作特色等,對生字詞、句子、重點段落的理解,則可直接記在行文中或旁邊。如果課本的空白處不夠空間,還可以再添加插頁,粘貼在課本的相應位置。剛開始時,記在什么地方、字的大小這些看似無關大局的問題都不可忽視,因為這關系到筆記的效率和學生習慣的養成。
我把上面所述的筆記內容與方法打印成學習材料分發給學生供他們學習,并要求運用于課堂記錄。同時在上課時適時地提醒學困生什么時候該做筆記,該記些什么內容,并留出一定的時間給他們做筆記。因為學困生自我學習能力差,無法把聽課時間與筆記時間合理分開。為了把聽課時間和筆記時間有效地分開,避免造成學生顧此失彼,記了筆記忘了聽課,也為了避免由于學生筆記時間太長而耽誤講課時間,我要求學生課堂上只記大概內容,留出空白,課后整理可填充。課后定期將他們的筆記收上來披閱(采用面批的方式),指導他們正確地記錄,把優秀學生的筆記復印來給他們參考,并讓他們修改、補充好筆記內容。又如,錢x、陳xx、林x、李x等同學,筆記的內容比過去詳盡了許多,而且問題與內容對不上的現象基本消失。開學初期他們還不能主動把上課漏做的筆記補上,經過幾次筆記檢查、面批和我的嚴格要求,他們逐步養成了課后補做筆記的習慣。
3.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筆記習慣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還發現即使教給學困生做筆記的正確方式、方法后,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可以說絕大多數學困生都不能堅持記筆記,他們是隨性而為,想記了記一些,不想記就開小差。這同他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和不良心態是分不開的。針對學困生的特點,我確立了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筆記習慣的策略。
對“學困生”不能和優秀學生一視同仁,要有點“偏愛”:課前輔導他們預習新課,使“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為掌握新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堂內多關照,用關懷的目光多看他們幾眼,提醒他們該記錄了,巡視時多在他們身邊停留一會兒。課后及時檢查筆記,發現問題,當面輔導。對筆記做得認真的學生予以表揚。定期評比,展示優秀筆記和進步筆記。
4.調節好教學步驟,備好課堂筆記
為了照顧到班里的學困生做筆記,勢必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這就給課堂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課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盡可能做到既照顧到學困生又不影響正常教學。在教學中,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利于激發學生內驅力的環境氛圍;培養他們的成功感,使學困生在課堂上“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標奮斗的希望;接受和尊重個體差異,抓住每一個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筆記質量明顯進步。在指導學生筆記的過程中,自己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上也積累了新的經驗。我想在指導學困生做課堂筆記時,能夠做到因人而異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做到耐心細致,持之以恒,并檢查督促他們,使之養成習慣,成為一種終生受用的能力。課堂筆記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筆記做好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成績,更有意義的是可以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
(作者單位 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初級中學)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