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珍
摘 要:新課程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師生角色的變化,保證課堂上的公平民主性,通過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來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實現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實效性。對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探索與反思,通過在地理課堂上實施幾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關鍵詞:集體備課;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問題情境
一、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團體共贏
集體備課能夠將學生們的思想和觀點聚集起來,顯示出集體的優勢,將個別人的不足得到彌補,達到了取長補短的作用。通過集思廣益能夠共享資源,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構建友好和諧的地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快樂學習。在收集大家的想法時要通過分組進行,隨后根據學生的想法構建一個大眾的教學模式。為了促進活動的開展,小組組長要有責任感,在活動中要積極參與,起到表率作用,將自己作為小組的橋梁,有效協調小組成員的關系。
二、利用圖像教學
在地理學科中,由于它研究的地域范圍較大,知識內容較復雜,有些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像教學。圖像比較直觀,一目了然,能夠確切地表達內容,將各種地理現象和一些地貌特點和規律表達出來。它是學習地理比較常用也十分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圖像教學能夠靈活掌握地理范圍較大的事物特點和分布,能夠對不同地域進行對比,比文字敘述更具有說服力。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要重視圖像教學的重要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創設問題情境來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新課改的教學大綱,教師可以為課堂教學內容設置幾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和討論解決。同時,還能勾起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通過問題情境教學靈活掌握地理學習的思維與學習規律,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學習過程中,多數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差,為地理學習帶來較大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嘗試,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來展現集體的優勢;通過創設地理情境和圖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何海峰.新課改下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力的探討[J].學周刊,2012(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