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山
摘 要: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國古代偉大學者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話印證了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目前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極為重視并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以初中數學為例,并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歷,談談對激趣教學法的幾點看法和建議,以供教學同仁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激趣教學;教學情境;直觀教具
所謂激趣教學,指的是教師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從而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然而,數學在很多學生心目中是一門極為抽象和復雜的學科,基本上大部分學生都有過“數學學不會”“上課聽不懂”的心理,因此對數學總是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那么,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實現“激趣教學”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幾點感受。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但是,數學學科因為它的復雜性和抽象性,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因此要想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進去更是無從談起。我認為,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所謂教學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場景或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對優化數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內容時,我并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本節內容知識點,而是對學生說:“下面,請第四排第三列的同學站起來。”這位學生站起來后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于是,我接著說:“現在,你能向大家說說你在咱們班所處的位置嗎?其他同學也跟著思考一下。”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議論,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時,我順勢引入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因為學生通過剛才的討論對本節內容有了大致了解,在學習時也更能做到入情入境,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二、利用直觀教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教師總是用粉筆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列舉數學方法和步驟,學生則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這種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方式只會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厭倦感。因此,我們必須引進新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對數學的印象由原來的“無趣”變為“有趣”。我認為,借助直觀教具——多媒體技術,不失為實現此教育目的的一條有效途徑。多媒體技術集聲音、圖像、圖文于一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五章“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不同形狀的圖形建筑,如:上海東方明珠、南京鼓樓區,巴黎埃菲爾鐵塔等等,這樣,通過多媒體技術既讓學生感受了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還因為給學生提供了視覺上的享受,從而引發他們的探索欲和學數學的興趣。
三、改進評價方式,重視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傳統的教學評價總是把學生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標準,它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本身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必須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再把學生的學習成果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如:學生的上課準備情況、課堂表現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等,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盡量使用贊美性的語言,比如,你這道題的解法很獨特,老師都沒有想到呢?”“沒關系,別著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的,來,大家鼓鼓掌!”“作業完成得不錯,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等等,或者一個表示肯定意味的點頭,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能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對數學形成持續、穩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及方法,并對這些方法和手段進行不斷反思和總結,以創新研究出更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享受到由數學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楊祥明,甘慶軍.新課程理念下重構有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嘗試.江蘇省教育學會,2010(10).
[2]喻平,張英伯,曹一鳴.數學教學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1).
|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