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蘋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實,表達他們內心的真情實感。從兩個方面論述了怎樣讓小學作文教學充滿生活氣息:積極引導學生挖掘生活經驗;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作文教學;生活經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要求: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實,表達他們內心的真情實感。可是,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卻遠離學生生活,學生為了完成作業、為了得高分、為了迎合教師的心理而寫作文。試想,喪失了生命活力與生活氣息的作文教學,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呢?因此,在小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寫真話、訴真情,使作文充滿生活氣息是一項迫不及待的任務。
一、積極引導學生挖掘生活經驗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閉門造車”寫出的文章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作文教學不成功的原因是教師不能成功地引導學生挖掘他們的現有生活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把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挖掘出來,他們的作文才會異彩紛呈,才會折射出生活的光輝。例如,期末考試前,我常常組織孩子們寫考前心理,考試結束,則讓他們寫考試的得失;要開家長會了,我讓學生寫家長會的有關事宜;學校開運動會了,我讓學生寫運動會的場景等等。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會相當順手,他們創造出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習作,因此,寫作的真正高手是生活,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源泉。
二、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經驗
我們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教學,因此,在學習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我常常帶領同學們走出課堂、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讓他們在大自然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寫。例如,春天來了,我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除雜草;夏天到了,我帶領學生觀察農民夏收景象;秋天到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去野炊;冬天到了,我和孩子們在操場上打雪仗——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孩子們的作文不再“拼湊”“嫁接”了,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為學生科學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投入現實生活之中,這樣學生才會寫出感情真摯、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文章。
參考文獻:
[1]李文娜.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學知報,2010.
[2]李軍玲.打開作文教學的另一扇窗.江蘇教育報,20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