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摘 要]理想的、高效的課堂是教學所追求的,而教師是教育最核心的競爭資源,是在教育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而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更是形成高效課堂的奠基石。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高效;應用
一、進行教學反思的作用和意義
教師應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并定期進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再用所得來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這樣不但可以避免以后教學中的肓目性,而且還能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課堂是教師實踐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初中化學教師展示自身的課堂教學手段、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平臺,所以教師在每節課后都應及時地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發現哪些是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繼續發揚的,哪些是應該避免的。
二、重視課前反思和教師的自我角色轉換
課前反思是教學的前提,沒了課前反思的教學就成了無本之木,正所謂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上課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認識規律、知識基礎和理解水平,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是課前反思的教學準備行為。其次要學會自我角色轉換,教師不應該把自己作為化學課堂教學的“導演”,而應明白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把握,立足于學情,立足于階段性的教學定位,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新授內容的引導方向后再精心設計教案。
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教師不要讓學生一直在旁邊看,而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作為教師,應該給學生放權,讓學生進行自我角色的轉換,以此給學生創造更多表現的機會,這樣不但使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學習到了知識,而且還輕松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加強課中反思,積極應對生成性問題
盡管教師在上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往往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無法預約的美麗”——“生成性問題”。當課堂上出現了“預設”之外的情況,課中反思則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根據化學課堂中學生的表現發現教學的契機,調動教學的智慧,把“預設”和生成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如果在初中的化學課堂教學中遇到了臨時生成性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應該讓學生去探討這類問題。這時就要對教學進度做適當調整,讓學生們進行分小組討論,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通過交流找到解決途徑。最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也培養了他們質疑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勤于思考的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蠟燭在燃燒的時候發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有的同學會說是化學變化,但也有同學說蠟燭燃燒也發生了物理變化。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得出正確結論:蠟燭燃燒既發生了化學變化也發生了物理變化。教師很好地把握好這種生成性資源,不但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掌握好,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做好課后反思,提高總結能力
在課堂結束后把教學中呈現出的優點和不足、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的反饋記錄下來,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反思教學過程是否符合學生的個性差異,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
首先反思自身有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有沒有做到適時肯定和引導他們的獨特見解;其次要與同組同學科成員進行溝通交流,這會豐富反思的內涵,擴大反思的效果,提高反思的品質。
記教學過程中的“偶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總會有創新之處,應記錄這些閃光的智慧,積累教學實踐經驗,拓寬教學思路。最后對反思進行總結和歸納,做到有取有舍,只有這樣做才能不斷提高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