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利
摘 要:目前,伴隨新課程的改革,舉國范圍內都在提倡素質教育,而研究性學習則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鑒于此,本文對研究性學習從應用于小學數學中的特征、遵循原則和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小學數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53-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教育改革的重點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課堂教學。而在這場改革中,我們的學習方式也逐漸的由接受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進行轉變;而這種改革對于我們小學數學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在小學數學中,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比接受性學習要更感興趣;研究性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和熱情,激勵學生對知識進行延伸,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始終感到愉快,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積極實踐,勇于創新。
1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特點
1.1 實踐性
實踐是研究性學習的根本,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自己動手和動腦,自主完成學習的一個過程。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時,可以先展示它們的幻燈片,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那些物品表面屬于這種圖形。研究性學習具體過程是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等一連串過程來解決問題,通過實踐體驗并感受小學數學世界的奇妙,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2 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不僅僅面向優等生,而是面向了全體學生,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它能針對所有學生的個性發展,并根據各個學生的發展,提出具體的要求。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時,指導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索,然后有的小組量黑板,有的小組量凳面,有的小組量自帶的牙膏盒面……,還有的小組用自制長方形紙片進行折一折……。所以它的評價標準具有多樣性,因此其過程和結果都具有開放性。
2 “研究性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遵守的原則
2.1 正確處理學生與教師的關系
處理好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在小學數學課題的研究性學習中,成功的關鍵是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不管什么問題,學生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自由。但是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生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小學數學課題。其次,學生要善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學數學課題。再次,在課題探究式,可以根據不同的課題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可以有單人自主探索方式、學習小組配合研究方式和班級合作研究方式等)。最后,在課題探究的過程中要遵守根據自己的自身經歷進行詳細探究的方法的原則。
2.2 把握課堂
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恰當的把握課堂氣氛,在課堂上能夠做到收放自如,同樣一個成功的課堂也是如此。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課堂上最重要的也是學生,他們發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又由于小學生具有隨意性和自控能力差的特點,所以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時就需要老師把握好課堂氣氛和紀律,否則很容易造成課堂混亂,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尤其是數學科目。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著很強的應對能力和操控能力,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在研究性學習中會經常處于一種興奮狀態,這樣的思維跳躍能力強,提出的問題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如果教師的功力不夠或者應對不當,很容易造成課堂混亂,同時也使教師威信喪失,使課堂很難繼續進行。
3 研究性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3.1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要求老師不能把已有的結果告知學生,而是要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能夠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并最終自主得出結論。它突破了過去學習的舊方式,使接受性學習滿天下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其實不論是研究性學習還是接受性學習都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就人的個性發展來說,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人們需要的,他們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在以前舊學習方式統治下,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被壓制,學生們的學習只是被動的接受,沒有自主探究的過程。而在新課改的前提下,要求課堂上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起指導作用。這就要求在現在的課堂中,教師要少說少講,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他們多說,多做。所以說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應該參與到所有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去。
3.2 課堂教學的轉變
一堂優秀的課堂要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增加。而小學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它的知識性很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方式方法的話,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新的課堂改革下,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就能很好的擺脫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著自豪感和參與性,能夠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增加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參與的學生越多,課堂氣氛就越活躍,而學生也就能夠在這樣的課堂上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學生在探究問題時如果遇到了困難,老師要適時給予提示,為學生指出方向,但是不能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3 培養學生的能力
小學數學的本質確定了學習它的方法,小學數學是在不停的發現和提出問題和分析并探究問題中得出的結論,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它的魅力所在和可愛之處。小學數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因為它講究的是一種思維過程,而這個過程不是別人灌輸給學生的,需要學生自己在思考中不斷的摸索而形成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學生的學生過程就是一個自己探索的過程,他們會發現在學習中有著非常大的空間來讓他們的思維進行擴散,同時也會獲得很多的答題思路和方法,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4 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已經有很多的相關研究,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先進教學經驗,融合先進的教學理念,擺脫接受性教學模式的缺陷。同時還要提高教師的自我素質,結合當地情況,合理安排程序,不能生搬硬套,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參考文獻
[1] 張正武.研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6).
[2] 田金鳳.研究性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