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在學生一生的知識學習積累中起奠基作用。我們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幫助農村孩子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縮小語文教學質量城鄉差距,同時利用農村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語文學習的良好環境。筆者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 農村小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65-01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成效的高低決定著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小學生在農村的小學就讀,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于提高農村生源的競爭力,甚至對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農村群眾普遍文化素質不高,他們對孩子學習成績進行衡量的標準就是分數,他們認為孩子的分數反應出教師的能力。因此很多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分數上,相對來說忽視了孩子的素質教育。在教學方法上,農村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課堂往往延續傳統的灌輸方法,忽視了學生創造力和聯想力的培養,機械地教學生背誦,也使學生失去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另外,農村相對落后的教學環境和偏低的待遇無法吸引擁有高素質、高學歷的教師去農村學校任教,現有優秀的、有工作經驗的好教師往往被調到條件更好的城郊小學或者縣城學校,從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緩慢。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首先要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任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堅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審美意識,不能一切以分數為評判標準。小學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利用小學教材中優秀的篇目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尤為重要,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因此,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研讀教材,從中截取到有益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片段進行拓展,例如可以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畫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練習,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述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其次要利用好農村豐富的教育資源。雖然農村小學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待改進,在短期內要想達到與城市小學一樣的水平不太現實,但是教師可以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這就需要農村教師創造性地研發教材,就地取材,豐富農村語文教學的形式。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感受《春天來了》一文中春天給萬物帶來新的氣息。農村地方廣闊,農作物較多,學生對于動植物的知識也比城市的孩子多,將語文課堂搬到廣袤的自然中去,讓學生們談談心中對于春的感受,享受春風拂面的愜意,能夠培養學生對于自然的觀察能力。秋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采摘金黃的樹葉和香甜的果實,引導學生看其形,觀其色,品其味,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對于出游的感受寫一篇小作文,真實的實踐才能融入真情實感。另外,農村大量不同于城市的民俗風情也能夠成為語文教學的“活教材”,利用這些民俗在語文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本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讓小學生從內心中感受偉大祖國無窮魅力。并且這些認知活動還能夠大大豐富小學生寫作素材,讓小學生在寫作時做到言之有物。雖然鑒于各種原因,將語文課堂搬到戶外的想法實現起來有難度,但是教師應該經常有組織、有目的的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與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培養小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并且培養學生從小就關心社會生活的習慣。
作為小學老師,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自身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前提條件。新修訂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于教師職責相較于以往提高了許多,顯然對于語文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小學教師來說,自身知識是否豐富,能夠有效的調控好課堂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雖然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師在課堂上仍然起著重要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注意用多種新穎的手段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小學生全神貫注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時,每15分鐘需要有一個亮點讓學生繼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教師素質還包括要熟悉兒童教育心理學,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營造輕松良好的課堂環境以及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經常利用空余時間補充教育學的相關知識、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特別是兒童文學素養,思想要能夠與時代保持一致,拋棄傳統不合時宜的教學思想,為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發展著想。
最后,由于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決定了他們比較活潑好動,課堂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要規范小學生的課堂行為。小學生對于事物充滿好奇,個性比較好動,很難較長時間處于安靜狀態,這就可能導致上課思想不集中,課堂教學效果差。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上課前,帶領學生檢查課本和文具,所有的課本和文具都必須放在書桌的規定位置上,學生在課堂期間必須保證正確的坐姿,教師要注意及時糾正。坐姿可以直接影響學生聽課的效率,反映出學生的注意力情況等。有了正確的上課行為,學生才能夠注意力集中,保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水平的最重要的階段,影響著人一生的審美水準和對母語的領悟力,甚至關系到學生學習外語的領悟力。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恪盡職守,幫助孩子打好母語的基礎,讓他們在更高級別的學習階段中不落于人后。并且要在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培養其對于文學、語言最基本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參考文獻:
[1]馬剛.規范課內 指導課外 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 吉林教育,2010年31期
[2]賀元華.對提高農村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5期
[3]朱靈梅.擦亮學生心靈 煥發語言光彩——新課程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探究[J]. 吉林教育, 2010年31期
[4]江瑞相.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討及反思[J].中國教育研究,2007(5)
作者簡介:
賈巨澤(1965.5-),男,甘肅成縣人,工作單位:甘肅省成縣陳院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