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二寶
【摘要】 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師來講,首先必須考慮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充分地了解到數學是從生活中來,也是要應用到生活中去,使他們能充分地體會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向往和興趣. 本文從五個方面入手,探討了構建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施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 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實施方法和策略
“生活化數學學習”是在教師主導下,根據數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把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生活實例和有關材料引入課堂,以實際事例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究并獲取數學知識,再運用獲得的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實質上是把數學內容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那么,如何構建初中數學生活化課堂,如何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呢?筆者提出了以下實施方法和策略.
一、創設情景,引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木工師傅彈墨線的方法,實際應用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數學知識;自行車架、房屋支架、鉆機鐵架的骨架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一些商店的卷簾門、安全門是借助了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一幅畫、一幕舞臺的設計,都有它的中心,這個中心往往放在黃金分割點處使人感到更美. 二、聯系實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
數學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與數學課上的“知識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是貌不相似,神卻相通. 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內容,就可以把許多生活實際引用到數學的學習中來,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新課標強調,“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根據新課標編寫的各種版本的教材,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提供了一些好的范例.
函數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又非常數學化的內容,新教材對這個問題的處理十分有創意. 首先,分散難點,螺旋上升. 七年級學習坐標系,八年級學“變量與函數”及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九年級學二次函數. 其次,無論哪一部分都是盡量從生活實例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探究,而不急于灌輸數學術語(例如通過速度、彈簧、電影票、面積、周長等五個例子讓學生充分感悟出“常量與變量”,通過心電圖這樣的“挑戰性問題”感悟到變化與對應等),直至講函數性質時,也充分利用坐標系中的圖像而不是光從解析式上研究. 并在學生熟悉了函數的概念性質后,精選一些有關線性分配最優化方案的新穎而有吸引力的問題,來鞏固學生對函數性質的認識,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接著又安排了用一次函數圖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這樣既從變化對應的角度對一次運算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又從函數的角度對數與式給予了更加形象的解釋,使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回歸生活,以數學思想解讀生活問題
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學有所為”的樂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內化數學思想為個人素質的養成.
例如,在講授一次函數時,我引導學生開展了桌椅合適高度的研究.
提出問題:我們每天坐在學校給我們設計好的課桌椅上,不知你有否注意到,這桌子的高度與椅子的高度是存在一定關系的. 比如說,你坐在編號相同的課桌椅上,覺得比較舒服,可當你坐在另外一名同學的課桌椅上做作業時,不到一節課的時間,就覺得眼睛疲勞,因為他的課桌椅并不配套. 他的椅子與我的椅子一般高,可桌子比我的高幾個厘米. 因為我們的眼睛與課桌的距離要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倘若不如此,眼睛就易疲勞,因此患上近視眼也是不得而知的. 那么,配套的桌子、椅子之間的高度有否一定的比例關系呢?這是一個人體工程學問題,為揭開這個奧秘,學生們測量了兩套不同的課桌椅.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數學生活化,讓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想去說明問題,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對策.
四、體會價值,鼓勵網上搜索數學資料
要敢于鼓勵學生網上搜索資料,有利于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形成過程,擴大知識面,體會數學的價值. 同時也可以開展網上數學實驗,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例如,幾何畫板和圖形計算器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讓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做數學”的環境,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它來做數學實驗,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真正的數學經驗,而不僅僅是一些抽象的數學結論. 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過程,從數學現象中去發現、歸納數學規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十分有益.
五、有機延伸,設計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課外作業是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機延伸. 對此,我設計了一種新穎的數學課外作業——“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這種數學作業,是針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觀點態度去觀察事物、解釋事物,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由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計算. 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① 有利于收集與處理信息;② 有利于選擇與判斷;③ 有利于觀察與實踐;④ 有利于合作與交流. 解決實際問題,可培養學生強烈的應用數學的意識,而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又可大大減輕了學生的“恐數癥”. 既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 ”荷蘭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話提醒我們,只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才能使我們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才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才能使學生的創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