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旭
【摘要】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與商貿活動日益頻繁,外語教育尤其是英語教育被提高到異常突出的地位。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將會增加工作以后的競爭力。因此,本文初探在中職旅游專業課中進行雙語教學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中職學校;旅游管理;雙語教學
![]()
中職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的發展要求中職教育培養應用型、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涉外性,操作性較強的專業,學生畢業后90%的學生到四五星級酒店實習、工作。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外語交際能力。因此,理論和實操性相結合的雙語教學非常必要。
一、雙語教學的概念與目標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languages,根據英國著名的郎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譯成漢語即為:一個能運用兩種語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中。
雙語教學指的是教師運用外語進行不同學科內容的教學,他是用外語作為教學手段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為外語教學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旅游專業雙語教學是把英語語言教學和旅游專業教學相結合,其目標是使學生達到能夠運用英語在工作中與客人進行簡單交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用第二語言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
二、中職旅游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中職院校學情調研與分析
據調查顯示,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由于80%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所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不能勝任許多自己滿意的工作,大多數同學反映曾經在學校上英語課的過程中對英語沒有任何的興趣,甚至不愿意學習英語。但相反的是大部分的學生在餐廳、禮儀、客房等專業課學習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動手能力、操作技能很強。根據此情況,在專業課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是情境化教學中,教師運用英語與漢語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采用分層次教學與討論、案例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由淺及深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雙語教學的培養
“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實踐要求教師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結合專業就業崗位的實際,在授課過程中,注重雙語教學的滲透,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說。注重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這就要求學校要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不僅是英語教師,同時也是專業教師要加強自身理論知識與專業外語知識的學習。
(三)中職旅游專業雙語教學的應用
首先,提前做好備課準備工作,備課包括兩個過程。一是備教材:教師要掌握專業課教材的內容,把握好重點、難點,根據多媒體與ppt課件展示準備本節課的教案,例如前廳客房服務課程中,教師可在餐廳或客房實訓室進行情境教學,將飯店英語與客房服務相結合,考查學生在對客服務中的口語表達能力。二是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采用分層次教學,角色扮演,討論—互動式等教學模式,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張口說話的積極性,小組成員互相幫助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場景和氣氛中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其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可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也可根據不同的情境進行分層次教學,例如A層次的學生扮演迎賓服務員與客人的角色,B層次的學生扮演前臺服務員與客人的角色等。同時教師根據下節課所講的內容要求學生提前查閱資料,預習每節課所講的內容,復習理解每次課所學內容、掌握專業術語和一些固定表達方式。教師在運用中英文交替講授的同時,運用多媒體的展示與聲音、視頻效果,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口語的表達能力,思維的轉換、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禮儀課情境練習中,對客服務時,手勢運用與口語交際相結合的練習等。根據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留作業,鞏固今天所講的內容,可布置書面或口頭,查閱資料等作業,獨立或以小組的方式來完成。
最后做好教學評價制度與教學反思的工作,在教學評價中,改變以往只有期中期末理論卷紙考試的教學評價制度,增加到每節課的教學中,以小組的評分制為主為每位學生打分,包括儀表儀容,中英文表達是否流暢,運用的多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的合作創新等各個方面。在教學反思方面,是教師講授每節課之后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是否能夠掌握所講內容,是否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成功與不足之處在哪里。以及學生的反饋。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要求,英語的普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所以,作為一名中職院校的教師,培養雙語型、雙師型人才已是國際旅游發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就業率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英語教學質量,同時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甘靜·《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分析》[A]。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