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紅
【摘要】“高效課堂”要做到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應以“活動,訓練”為主線,通過聽、說、讀、寫、唱、演等形式,把知識技能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與活動聯系起來,設計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教學改革 高效課堂 教學創新 創情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00-02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旨在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高效課堂”要做到兩個減輕,三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那么,怎樣的課堂是孩子們所需要的?怎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呢?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高效課堂應具備的特點
1.Pre-learning(學前準備階段):交流目標,激發興趣,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創設語境,呈現必要的語言知識(即話題準備 如:值日生匯報,自我介紹、表達自己的喜好;簡單介紹家人、朋友或班級情況,結合本課時要學習的新內容組織學生唱英語歌曲,講英文小故事,說英語繞口令,表演情景對話等。)
2.Learning(學習新課階段):明確學習任務,呈現新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提取、加工、整理并重組,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與知識技能的反復訓練,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的反饋匯報等。
3.After learning(學后鞏固階段):知識與技能的再鞏固,新舊知識的整合,學生發展思維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反思學習過程、歸納總結,教師評價結果等。
二、高效課堂教學的標準
1.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具體明確,有可操作性;
2.新知識的教學要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興趣入手,逐步滲入;
3.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合理、連貫、有層次;教學活動要體現學生為主體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實踐的原則,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
4.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教師的指示語要簡練、規范,示范要直觀、清楚,任務布置要具體,信息反饋要及時準確。
三、我眼中的高效課堂
1.開創一個“活”字。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興趣總在一定情境中產生,教師應以“活動,訓練”為主線,結合學生實際,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不同的課型,通過聽、說、讀、寫、唱、演等形式,把知識技能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能的開發與活動聯系起來,設計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好教學情景,新授導入階段宜采用一些靜態情景,如實物、圖片、投影等;鞏固操練階段,教師可設計一些動態情景,如肢體動作、錄像、聲音模仿等,并根據需要,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創設英語交際情景,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才能、張揚個性的舞臺。如課前可設計一個師生互動的chant,使學生很快進入語言情境中,緊接著設計的活動要既起到復習舊知識的作用,也為學習新內容做好鋪墊。新知識的學習階段,應以創設情境、學生自主練習為主,教師只簡單點撥。鞏固階段,教師可設計活動,讓學生演說結合,輕松有趣地完成知識的再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應通過設計情景,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搭建 “活動舞臺”,這樣學生不但熟悉了學習內容,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親身體驗角色,有效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造力。
2.立足一個“趣”字。小學英語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一是課前激趣。每堂課的warming-up(即課前熱身)很重要。課前熱身的方法很多:歌曲、chant、游戲、情景導入、猜謎等。如可采用 “數字變魔法”、“誰能跟我這樣做”、“我來說你來做”等活動形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教學激趣。可精心選擇實物、圖片、簡筆畫、優美的體態語言、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活動,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如可設計“傳遞魔方練句型”、“手偶表演練對話”“小記者行動”、“涂色游戲”等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三是競賽激趣。教師可緊緊抓住孩子愛表現的天性,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通過采用傳話游戲、朗讀比賽、單詞書寫比賽、講故事比賽、口語交際比賽等形式,把游戲競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全體學生參與競賽,所學的新句型、單詞就能得到充分的操練,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興趣達到最高點。
3.關注一個“情”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真心地走進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特別要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情感或意見,積極構建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手腳,人人參與,積極展示,學會交流,學會探究,樂于傾聽,才會營造陽光、和諧、高效的課堂。
4.抓住一個“實”字。無論課改怎么改,最終效果要體現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運用上,不能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首先,基礎知識要扎實。要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抄寫、背誦、聽錄音都是很好的方法。例如,要掌握基礎單詞,抄寫單詞的過程是不可少的。課文里的對話是學生掌握日常交際用語的重要內容,因此也要讓學生多寫、多背、熟能成誦。但要避免無質量的重復抄寫。其次,活動設計要實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實實在在地為學習鞏固新知識服務,學生也能最大程度地積極參與。可通過師生問答、兩人小組看圖說話、小老師領讀、分組朗讀、說唱練習、聽音跟讀、分組表演等形式,使練習真正落到實處。第三,反饋檢查要實在。在知識的反饋階段,教師一定要關注到學生個體,特別是學習成績中下的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查缺補漏。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要為孩子們將來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我們一定要用心地鉆研教材,積極嘗試一些新教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保護好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學的輕松快樂,同時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如何打造英語高效課堂》劉洪麗 《素質教育》2012年6月總第85期
[2]《如何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陳詩霏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年10期
[3]《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探索》索南仁增《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