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孫建波 高興花
摘 要 在大專生數學學習基礎普遍薄弱的現實情形下,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努力使學生重拾信心,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興趣 應用 實驗 數學文化 考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學生只有有了學習興趣,上課時注意力才能集中,思維才能活躍,他們在學習中才能變得快樂,而老師的教學效率也會顯著提高。只有培養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他們才會去主動求知,才能更好地去學習。五年大專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不僅缺乏學習的興趣而且缺乏學習的信心,如何才能讓他們對學習重新產生興趣,重拾信心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實踐。
(1)給學生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
目前我國在教育方法上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新理念。所以老師在課堂數學教學當中,應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嘗試進行自主的學習,從而去發現學習的快樂。只有學生掌握了課堂上的主動權,才能針對自己的疑問去找尋解決的辦法,才能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以及自身學習的興趣。
(2)聯系生活
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不能只源于課堂,應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的教學更貼近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的存在,讓他們在學習中更加自然。注重應用,還應該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加強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更好地體現五年制大專數學課程的功能。課件中的實例最好都選自有關專業課程中的實例,為學生學習后續的專業課提供數學模型,減少障礙。
(3)開設數學實驗課,開展數學建模競賽
數學實驗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習、探索和發現數學的本質。數學實驗課程可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數學、感受數學,從而發現數學的文化,啟發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數學實驗課程也可作為數學建模的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掌握數學建模的基本能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學已經滲透到很多科學領域,而數學模型就是數學的技術形式。數學建模比賽,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些都是數學文化的價值體現,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針對大專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數學建模競賽,將競賽精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4)將數學文化帶進課堂
數學文化的影響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數學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和規范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在一般數學的教學中,黑板上冰冷的公式、枯燥的課堂氛圍和難以理解的數學思維讓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產生厭學的情緒。相反,如果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介紹數學的歷史和發展、數學家的創新精神和數學的美學價值等,讓學生從藝術和理性的角度看數學,用科學的思維對待周圍的世界,使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把數學改造自然等價值展現出來,那么這樣的數學教學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學生逐步形成了正確的數學觀,并成為其科學世界觀的一部分。
(5)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的高校考核方法多沿用傳統的課程考試方法,時間一般定在期末,形式上基本是筆試,從考試的內容看,知識性記憶性的東西占絕大多數,至于對智力性和技能性的東西則考察很少。這就導致了學生為了通過考試而出現一些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的“投機學習”現象。要對傳統考試方式進行改革,建立客觀公正,尊重個體和差異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改變目前高校考試的時間和空間,在考試方法上實行平時、期中、期末相結合;開卷、閉卷相結合;以學生在討論、作業等方面的日常表現為依據,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取不同的考試方法,這必然能夠增強考試結果的有效性。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或者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因此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上,以必需、夠用為度;而對學生了解利用數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有嚴格要求。可以實行教考分離,加強試題庫的建設,有效地避免老師、學生考前突擊,更客觀地反映教學效果。這樣既可以增強教師的責任性,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利于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數學在學習上是離不開興趣的,只有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方法有多種, 只要我們能夠多管齊下,對癥下藥,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認為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而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春浩.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建立高職數學課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1(4):24-26.
[2] 張奠宙,李士琦,李俊.數學教育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 張景斌,彭剛.PISA對我國數學教育評價改革的啟示[J].數學通報,2004,8.
[4] 仰動升.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數學研究,2001,3.
[5] 董妍.學業情緒與發展[J].安徽教育,2009(6).
[6] 陳俊.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學藝術,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