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大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有所改變,將傳統的應試教學轉向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那么,初中物理教師就要首先在教學觀念上更新,以促進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創設情境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更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通過各種物理實驗將物理的原理更為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將初中物理教學的重心轉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建立起關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對事物的理解尚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將初中物理教學的邏輯思維結構以直觀的教學模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抽象的物理原理產生形象的認知,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活躍性思維。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特別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物理實驗,可以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比如,為什么氣球會飛上天空?為什么夏天的雨后會出現彩虹?這些被熟視無睹的現象經過了物理知識的解釋之后,就會讓學生明白,原來物理就在身邊,從而對物理知識產生親近感。
2.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初中生雖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尚有欠缺,卻具有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將物理學科內容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并將實驗教學方法融入其中,在滿足學生對各種物理變化的好奇心的同時,還會在物理教師的引導下,對未知的領域繼續探索。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物理現象,并按照實驗操作規則完成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創造性地逐層揭開物理現象的神秘面紗。
二、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給學生以展示個人魅力的平臺
要使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更為生動有趣,物理教師就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關系。物理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需要人類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探索。將初中物理教學轉向教學與學生共同探索,教師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而學生則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將物理教師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思維模式打破,以使教師更新物理教學觀念。在“聲音的傳播”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為什么在夏季的雨天,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如果學生的回答與課堂教學內容大相徑庭,教師就要給予適當的提醒,如“世界上傳播速度最快的就是光”。這就引導學生明白,雷雨閃電是同時發生的,由于聲音的速度小于閃電的速度,所以會在看到閃電之后,才能夠聽到雷聲。
當聲的傳播原理講完之后,教師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與聲的傳播相關的實例。當站在山頂上大聲呼喊的時候,就會不斷有回聲出現,這就是由于聲音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受到了障礙物的阻擋之后又被傳播了回來。回聲越來越小直至消失,這是由于聲音越傳越遠,被阻擋回來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此外,一些動物對聲音非常敏感,甚至于可以聽到人類聽覺所不能及的超聲波。讓學生以探索物理知識為媒介,去認識世界的萬事萬物,使物理知識得以靈活運用。物理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息息相關,當然就要通過物理知識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讓學生自主地探索,挖掘科學的奧秘,并充分地發揮創造潛能,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超越。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是將物理知識中賦予了更多的人類情感,以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利用物理知識的實踐性,將物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通過所創設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無處不在,從而提高物理學習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吳士康.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教育[J].文理導航,2012(10).
(作者單位 江西省奉新縣第二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