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初中學生必須提高的學習能力,也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分析初中寫作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從生活來源、寫作能力和評價等教學環節探究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并結合教學案例探討了教學技巧和手段的應用。對于作文教學具有良好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初中;寫作;途徑;綜合能力;評價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從初中生的成長階段看,他們的生活閱歷還不夠豐富,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還有待提高,知識面也不夠廣,世界觀也處在形式期。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寫作是一項令他們頭疼的事情。一項有關初中作文感受的調查,在某初中的20個班級中,喜歡作文寫作的學生大概占到調查總人數的15%左右,說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的學生占到25%左右,而有將近60%的學生一聽作文就會頭疼。那么,如何探尋一條有效的初中作文教學途徑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教學實踐任務。
一、寫作教學及初中各階段目標
寫作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和交流,培養和訓練學生基本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寫作教學是按照教學規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寫作效率的綜合性教學活動。
初中作文的教學目標要有整體規劃。每次作文訓練目標應該是簡明的和具體的。針對每次作文訓練的目標,在一定的時期內不斷強化學生的寫作習慣,達到逐漸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修改和復述文章來積累寫作技巧。初二階段的學生鍛煉擬寫作提綱培養其構思謀篇的能力。而初三階段的學生面臨升學的任務,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寫作效率的綜合能力。
二、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
對于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效率,可以從生活來源、思維發散和素材聚合能力、評價等教學環節加以提高。
1.素材來源于生活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教學應遵循回歸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通過社會實踐積累直接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資源儲備。而這是初中作文教學的關鍵所在。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讓生活的多彩元素融入學生的寫作中,建立開放式的作文教學體系,讓學生寫出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教師應指導學生立足于家庭和學校生活,品味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捕捉校園生活的動態。通過一系列的生活教育,可以讓學生有感而發,使作文“有血有肉”且真實感人。
生活體驗的積累雖然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所需的素材,但有些學生還是覺得無從下筆。這就需要通過作文教學和訓練,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不斷的優化訓練引導學生以文字表達的方式深化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作文教學的良性循環。
2.注重學生的思維發散和素材聚合能力
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不斷成長的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特別是想象力和聚合能力的培養。有的時候,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想象力可以從實際的生活材料積累中創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寫作過程中思維發散和素材聚合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學生在面對一個作文命題時不斷在腦海中發散性地進行聯想、思考生活。在感悟生活的基礎上,理性地將生活素材進行組織聚合,以文字語言的形式達到對問題的全面、辨證的分析認識。
■
3.在評價與交流中感悟和提高
評價也是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一種手段。教學中教師應恰當地運用評價手段,調整評價策略,優化評價方法,以激勵和鼓舞學生的信心和士氣,讓他們喜愛作文,樂于作文,善于作文,積極主動地投身習作實踐,從而獲得更大更快更好的發展。教師進行作文評價和交流時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合理地張揚個性,展現學生的個性風采,引領學生的創造力。作文評價既要具有指導性,又要富有啟發性。通過作文講評和交流分享習作中的閃光點,激勵和鼓舞學生的進步,培養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不斷投入新的寫作活動中。
三、作文教學案例分析
對于“你年幼時,誰對你影響最大?”這樣的寫作案例。為了捕捉對這個人物的特別記憶,可以啟發學生先畫個草圖,然后可以用語言來刻畫,進行人物素描。這個寫作訓練的目的就是用語言刻畫人物,使其他人可以很清楚地認識你塑造的人物。讓學生明確塑造一個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的寫作目標。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發散和素材聚合的能力。比如,可以通過描述該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影響比較深的幾個點,對其進行詳細刻畫。然后,再表述該人物對自己幼年的最大影響力在哪里。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從是否描述的是學生了解的人、是否使用精確的語言描述任務的特征、是否描述出人物與眾不同的特點等角度對其作文加以評價。通過評價課及例文點評對寫作加以總結,并及時改正作文中的語法、用詞等錯誤,激勵學生掌握和提高寫作技巧。
作文教學更應該著眼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而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黃金時期,更需要有計劃地訓練以達到提高能力和熱愛生活的目的。而寫作既來源于實踐,又需要寫作知識和技巧的升華。所以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使生活和寫作相輔相成,讓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素材,也能在寫作中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朱其偉.改寫:作文的最好準備[J].山東教育,2005.
[2]楊麗華.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個性化作文教學之反思[J].寫作教學,2008.
[3]唐亮.作文訓練應該采取多種形式[J].文學教育(下),2009(08).
作者簡介:
趙燕琴(1986—)女,浙江富陽人,本科,語文教師。
(作者單位 浙江富陽郁達夫中學)
?誗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