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來
摘 要:科學探究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師要充當科學探究性學習的倡導者、引導者、指導者和評價者。
關鍵詞:科學探究性學習;倡導;引導;指導;評價
科學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重要理論之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主要形式,是發展學生全面科學探究素養、實現課程目標的一個有效途徑。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普遍實施科學探究式學習。以下幾點是鄙人的教學經驗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的倡導者
在我國的英語教育中,存在著來自于“傳統教育”的弊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參與探索少,學生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沒有動手的機會。慢慢地,學生也就習慣了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現在,我們要把這種現狀轉變為主動探究性學習,英語教師要在學生中積極倡導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式。
1.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
聯合國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顯然,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要會學知識。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是根本,是前提。讓學生明白自己不是一個接收器,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終端,而是豐富的生命個體,積極的交往者,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發展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
2.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科學探究性學習及其重要性
科學探究并不神秘,也不抽象,它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制定探究計劃,順利進行探究,反思評價,表達和交流。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動口,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科學探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生全面的英語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學習方式不能替代的。
二、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的引導者
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主體,要想讓學生有效地實施探究性的學習,就必須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1.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創造有利的情境,提供更多的機會
為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情境包括時間、工具、組織、心理等各方面。例如,要根據探究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探究的機會。要為探究留有較寬裕的時間,增加探究性情景對話等,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保證探究的優先地位。
2.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
受英語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不善于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英語,英語中處處有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中,積極思考,大膽運用英語知識進行日常交流,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探究之中。這也增強了探究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創造性。
三、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的指導者
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的主動性不是生來就具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變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當學生探究能力、水平處于初級階段或探究活動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就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探究性活動的基本環節,并在選題材、探究方案、活動用具等方面,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探究活動中體會到創新的艱辛與愉悅,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培養學生、引導學生。當隨著學生探究技能的不斷提高,教師過多的指導又會束縛學生的探究活動,減弱學生參與探究的自主性,不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時要分析和掌握學生的探究水平,要正確處理好學生、教師的關系,特別是學生的獨立自主程度和教師的調控程度的關系。
四、教師是學生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評價者
每位學生都渴望成功,科學的評價對學生的自信舉足輕重。因此,教師應及時捕捉不同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激發他們各自不同的潛能,結合他們成功的經驗,樹立“我肯定行”的信心。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情況予以評價,不僅要評價結果,還要評價過程;不僅要評價顯性指標,還要評價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通過評價,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進步,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通過評價,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有潛能的開發和人格的塑造,適時適度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激發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余曉峰.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6).
(作者單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中心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