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曦
摘 要:以人為本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教學思想。因此,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以人為本;數學課堂;問題情境;一題多解;開放試題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自主探索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的創設被廣大教師運用到了課堂當中,在體現問題情境的價值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導致問題的選擇過于膚淺,甚至還有部分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問題情境有效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以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相關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為了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觀察、探究、發現規律,找到直線平行的條件,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是不是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就叫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同直線位置關系不相交就平行?③如何驗證同位角相等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三個問題的思考,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愿意自主走進課堂;另一方面也可以準確找到本節課的切入點,進而,使數學課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倡導一題多解,拓展學習思維
所謂的一題多解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某一試題給出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尋找新的解題思路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若bc=ad,求證:ab(c2-d2)=(a2-b2)cd
證法一:先求證等式兩端的差值
ab(c2-d2)-(a2-b2)cd=abc2-abd2-a2cd+b2cd=ac(bc-ad)+bd(bc-ad)=(ac+bd)(bc-ad)
∵bc=ad,∴bc-ad=0;∴ab(c2-d2)-(a2-b2)cd=0
∴ab(c2-d2)=(a2-b2)cd ①
證法二:∵bc=ad,∴ac·bc=ac·ad,即abc2=a2cd
又因為bc=ad,有bd·bc=bd·ad∴b2cd=abd2 ②
①-②=ab(c2-d2)=(a2-b2)cd
除上述的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左邊或者是右邊開始證明等等,該題若想正確解答可以有六種證明思路,在這里不再一一介紹,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解題能力,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設立開放試題,凸顯學生個性
所謂開放性試題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模式而言的,是發散學生思維,凸顯學生個性最好的空間。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除了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或者是一題多變之外,還要創造開放性的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觀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這些等式反映出了自然數間的某種規律,設n表示自然數,請用關于n的等式表述出來____。此類試題是找規律,觀察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一類試題,這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而這類開放性試題的關鍵就在歸納和猜想。從該題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等式可以轉變成:32-12=2×4;42-22=3×4;52-32=4×4;62-42=5×4…通過變形,學生可以輕松地觀察出數字之間的規律,進而,大膽地猜想為(n+2)2-n2=4(n+1)之后,再進行驗證,即可得出答案。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除上述的幾點之外,我們還要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因為,只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所以,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漸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進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出一定的貢獻。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進而,為高效率、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鋒.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
[2]賴麗紅.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課程:上,2013(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
摘 要:以人為本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教學思想。因此,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以人為本;數學課堂;問題情境;一題多解;開放試題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自主探索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的創設被廣大教師運用到了課堂當中,在體現問題情境的價值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導致問題的選擇過于膚淺,甚至還有部分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問題情境有效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以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相關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為了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觀察、探究、發現規律,找到直線平行的條件,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是不是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就叫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同直線位置關系不相交就平行?③如何驗證同位角相等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三個問題的思考,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愿意自主走進課堂;另一方面也可以準確找到本節課的切入點,進而,使數學課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倡導一題多解,拓展學習思維
所謂的一題多解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某一試題給出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尋找新的解題思路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若bc=ad,求證:ab(c2-d2)=(a2-b2)cd
證法一:先求證等式兩端的差值
ab(c2-d2)-(a2-b2)cd=abc2-abd2-a2cd+b2cd=ac(bc-ad)+bd(bc-ad)=(ac+bd)(bc-ad)
∵bc=ad,∴bc-ad=0;∴ab(c2-d2)-(a2-b2)cd=0
∴ab(c2-d2)=(a2-b2)cd ①
證法二:∵bc=ad,∴ac·bc=ac·ad,即abc2=a2cd
又因為bc=ad,有bd·bc=bd·ad∴b2cd=abd2 ②
①-②=ab(c2-d2)=(a2-b2)cd
除上述的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左邊或者是右邊開始證明等等,該題若想正確解答可以有六種證明思路,在這里不再一一介紹,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解題能力,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設立開放試題,凸顯學生個性
所謂開放性試題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模式而言的,是發散學生思維,凸顯學生個性最好的空間。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除了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或者是一題多變之外,還要創造開放性的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觀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這些等式反映出了自然數間的某種規律,設n表示自然數,請用關于n的等式表述出來____。此類試題是找規律,觀察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一類試題,這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而這類開放性試題的關鍵就在歸納和猜想。從該題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等式可以轉變成:32-12=2×4;42-22=3×4;52-32=4×4;62-42=5×4…通過變形,學生可以輕松地觀察出數字之間的規律,進而,大膽地猜想為(n+2)2-n2=4(n+1)之后,再進行驗證,即可得出答案。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除上述的幾點之外,我們還要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因為,只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所以,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漸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進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出一定的貢獻。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進而,為高效率、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鋒.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
[2]賴麗紅.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課程:上,2013(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
摘 要:以人為本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教學思想。因此,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以人為本;數學課堂;問題情境;一題多解;開放試題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自主探索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情境的創設被廣大教師運用到了課堂當中,在體現問題情境的價值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導致問題的選擇過于膚淺,甚至還有部分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問題情境有效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以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相關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為了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觀察、探究、發現規律,找到直線平行的條件,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①是不是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就叫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同直線位置關系不相交就平行?③如何驗證同位角相等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三個問題的思考,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愿意自主走進課堂;另一方面也可以準確找到本節課的切入點,進而,使數學課堂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倡導一題多解,拓展學習思維
所謂的一題多解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某一試題給出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而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尋找新的解題思路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而,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若bc=ad,求證:ab(c2-d2)=(a2-b2)cd
證法一:先求證等式兩端的差值
ab(c2-d2)-(a2-b2)cd=abc2-abd2-a2cd+b2cd=ac(bc-ad)+bd(bc-ad)=(ac+bd)(bc-ad)
∵bc=ad,∴bc-ad=0;∴ab(c2-d2)-(a2-b2)cd=0
∴ab(c2-d2)=(a2-b2)cd ①
證法二:∵bc=ad,∴ac·bc=ac·ad,即abc2=a2cd
又因為bc=ad,有bd·bc=bd·ad∴b2cd=abd2 ②
①-②=ab(c2-d2)=(a2-b2)cd
除上述的兩種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左邊或者是右邊開始證明等等,該題若想正確解答可以有六種證明思路,在這里不再一一介紹,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要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解題能力,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設立開放試題,凸顯學生個性
所謂開放性試題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模式而言的,是發散學生思維,凸顯學生個性最好的空間。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除了要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或者是一題多變之外,還要創造開放性的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觀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這些等式反映出了自然數間的某種規律,設n表示自然數,請用關于n的等式表述出來____。此類試題是找規律,觀察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的一類試題,這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猜想。而這類開放性試題的關鍵就在歸納和猜想。從該題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等式可以轉變成:32-12=2×4;42-22=3×4;52-32=4×4;62-42=5×4…通過變形,學生可以輕松地觀察出數字之間的規律,進而,大膽地猜想為(n+2)2-n2=4(n+1)之后,再進行驗證,即可得出答案。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除上述的幾點之外,我們還要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因為,只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所以,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漸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進而,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出一定的貢獻。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進而,為高效率、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鋒.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
[2]賴麗紅.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課程:上,2013(08).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