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權
摘 要 職業學校沒有進行新課程改革,但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借鑒新課程的課程的實施取向,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新的課程理念,樹立新的教學觀;要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方式,推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在教學中注重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 職業學校 數學教學 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ZHANG Jinquan
(Ningxia Infant Normal School,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s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but the vocational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tudy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establish new teaching view, under the notice to change the way of promoting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further strengthe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new curriculum
新課程已在我國基礎教育戰線實行多年,對廣大的普通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新課程就是要教師形成現代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新的課程理念,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在職業教育這一邊,對新課程卻沒有進行過多的解讀,對于職教戰線的教師們來說,是不是職業教育就根本無需課程改革呢?新課程對于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來說,從中又能借鑒到什么呢?因此,筆者僅在此探討一下新課程在職業教育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去借鑒及實施。
1 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更要學習新課程的課程實施取向,樹立新的教學觀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作為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要結合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實際,在教學中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樹立體現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和統率自己的教學。教師要牢固樹立“課堂是屬于學生的”這一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觀念。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智力差別不大,但就非智力因素(如興趣,自信心,意志和成就動機等)則相差甚遠。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素質差,主要差在態度、方法、毅力等非智力因素上,普遍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甚至有的學生的心靈受到創傷,思想不太健康。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不論在課堂上還是作業中,平等對待學生,這樣可增強后進生的學習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去體貼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與他們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經常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聽取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滿足學生的要求。
由于職業學校的數學課作為文化基礎課,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和將來深造打基礎的,側重在實現素質教育,更應以新課程的理念去實施教學。所以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更要結合數學課本身的特殊性教學。由于數學課的難學,好多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然后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要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通過數學教學盡量給學生創設一種美的條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即通過數學語言的美、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還有理論美、規律美、結構美等引導學對數學的興趣。我們知道數學的美不同于那種直接的自然美、藝術美,而有著一種發人深省的理論美,它的美表現于數學的外表。例如:美的圖形、對稱的方程、概念的嚴謹準確等等,它的美深深地蘊藏在基本結構之中,如簡單明了的思路、井然有序的美妙曲線等,都是數學美的源泉。將這些美展示給學生,則可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增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領略數學的魅力,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更要培養發展學生的能力。對于數學這門課,發展學生的能力是首當其沖的。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知識講解以后,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比較幾個意義相近或有從屬關系的概念的異同,注意結合直觀圖形或函數圖象來說明抽象的概念和性質,在證明代數命題時,盡量從已有知識出發,講清推理層次,啟發學生探索證題的途徑,培養學生推理論證能力與計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揭示數學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對學生進行與他們專業有關的橫向聯系的教學。
2 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更要注重推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改變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的教學模式。要讓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要改變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封閉型的課堂教學轉向開放型,要通過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因此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不光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和學生學習程度備課。除了在備課時要仔細組織教材內容,確定重點、難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還研究當前所教知識內容在學生學習時可能產生或遇到的問題,確定如何針對學生特點,用什么方法啟發學生,才能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等。我們曾經針對職業學校學生數學基礎不好的特殊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即將學生根據不同程度分成兩個層次教學。對于程度好的學生,授課時內容深一點,布置的作業多一點而且有一點深度,有時附加思考題,教學時注意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程度差的學生,給他們授課的內容淺一點,講得細一點,講得少一點,對每個問題講課時盡量通俗化、具體化和形象化,并加補一些初中的有關數學內容。布置的作業少而且簡單。同時,每天布置預習,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預習提綱,布置不同的作業,上深淺不同的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出一些趣味數學題、簡單的智力測試題,讓他們思考,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實踐,最終能夠使一部分學生學有所獲。當然也可能出現期望值過高,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些遠離初衷等現象,這都需要教師能夠做好心理準備,一如既往地教下去,一定會有收獲的。
3 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師越努力教,學生越不愛學。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同時不會獨立思考問題。因此,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會學習,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應用、積極實踐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就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只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才能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教學注重啟發引導。讓學生明白主動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著名的成功公式是:成功=勤奮+科學的學習方法+珍惜時間。積極主動的學習就是要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復習、獨立作業、系統小結前后知識的聯系。又因為預習是準備,聽課是關鍵,作業是消化和鞏固,復習是提高和升華。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他們才會掌握時間,做好課前準備: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課后認真復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使得學習更有效。
(2)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就是要求學生對問題作充分、廣泛的思考。課堂上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達到啟示導學的作用,而不是把結果拋給學生,要把知識和方法作為思維過程暴露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得到發展,使學生在學習中起著主體作用。教師在處理教材、設計好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或練習題,使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練習,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我檢查能力和習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的能力。
4 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的教學離不開教學的創新。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因此,必須在改變舊的傳統思想觀念下,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為數學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達到提高學生方面素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更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實踐和主動探究的機會。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或完全靠課本上間接經驗達成的,更多的是靠學生自己的探究和體驗得出來的,學生只有充分感受到思索問題的痛苦,才能真正享受到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從而更有信心去解決新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親身參加實踐,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同時,可考慮適當減少“教”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思考,廣泛涉獵課外讀物,加強知識積累。教師可發掘教學內容的可讀性,有區別地組織課內、外自學,列自學提綱,要求學生思考問題的來源,因果關系,記錄疑點、難點、關鍵點,以備討論辨疑。比如對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中將數學和計算機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與計算機知識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數學,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學習到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情境,指導探索學習的途徑,引導學生在面對新的計算機問題時,如何去發現、創新、解決問題。
總之,在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應根據數學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數學教學的規律,針對當前職業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出發,借鑒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2] 歐陽芬,黃小華.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新和發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11.
[3] 朱恒杰.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數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4.
[4] 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6.
[5] 閆禎.有效學習指導.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