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勤
摘 要:改革開放帶來的價值觀念沖突和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多元化趨勢以及應試教育所追求的高分和高升學率,使有的學生出現一些道德失范現象。分析中職學校學生道德現狀和原因,加強中職學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合格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合格人才;中職學校;道德現狀;社會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和外來思潮的影響,部分中職學校學生的一些現象,令人擔憂。筆者就曾看過一則報道:某中職學校里,專家給學生出了一組心理測試題。第一,你走在路上,看見一只要死去的小貓,你怎么對待它?70人次的回答結果令人吃驚:61%的青少年缺乏起碼的同情心,其中有32%的人回答“弄死它!”部分學生居然想出不少殘忍的辦法:把它扔到火里、用磚頭把它一點點砸死、用腳踢它。第二,你正在玩,有位同學使勁打你怎么辦?57%的孩子說,我不能吃虧,要懲罰他:A.狠狠地打他的屁股;B.讓警察把他抓走;C.把他賣掉;D.勒死他、電死他。還有30%的人表示將用哭表達委屈和無奈。第三,有個小妹妹發燒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外套借給她嗎?半數以上的人不愿意出借,原因有:A.她有病會傳染,B.媽媽不讓,C.大衣會弄臟的。這項測驗,在其他幾個學校里測試的結果基本一致。
這樣的現象雖然是局部的,但也發人深思。毋庸贅言,時下有的學生學業大為長進的另一面,是思想道德“成績”的“滑坡”乃至“不及格”。這一點,已為社會有識之士密切關注。如何進一步加強中職學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合格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中職學校學生道德失范的原因
(1)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①網絡時代的影響。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是信息化時代,網絡中那神奇莫測的世界對青少年尤其有強大的吸引力。在無邊無際的網絡中“沉醉不知歸路”,使青少年養成逃避現實,逃避人際交往的心理,對人漠不關心,個人主義壓過集體主義,進而導致師情、友情、親情的淡漠。網絡上,有時傳播西方一些腐朽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誤導、腐蝕和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從而導致青少年道德失范。②社會某些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和社會現實中庸俗沒落腐朽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更是無情地沖垮了學校德育為學生們苦心構筑的道德之堤,“課堂思想教育一分鐘,不如家里父母一個指頭,也不如公眾場所和影視中的一個鏡頭”。再加上受市場經濟大潮的侵蝕,敏感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個別青少年的拜金主義、權利觀等觀念空前高漲。
(2)中職學校德育實效偏低。首先,有的教育者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體國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質等現實情況,制定出高不可攀的政治和道德標準,難以內化成其自身的行為動機和道德素質。其次,有些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只重社會要求,忽視學生心理發展需要;只重教育要求的正確性而忽視其可接受性;只重共性要求,忽視個性指導等不良傾向。我們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自覺不自覺地充當著“警察角色”:警察只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監督和懲處,老師對學生遵紀守法的優良行為視而不見,覺得是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只是拿個放大鏡,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小題大做嚴厲批評訓斥。這些做法缺乏令學生心悅誠服的說服力,也不能因材施教地使學生都能從優良行為的獎勵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和動力,教育要求很難內化成學生自身道德的要求,甚至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其低效與失敗應在情理之中。
二、對當前中職學校學生道德失范的對策
(1)以學生為本,以學生自主教育為核心,促進德育觀念的創新。中職學校德育的一切活動,最終都要內化為學生一定的價值觀,并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走上社會,健康生活和工作,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旨歸。社會上各類信息大量傳播,有時給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不可控制性,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有限性提出挑戰。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內因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評判美丑能力、增強自控力。在學校管理上,要充分發揮班干部、團干部的作用,放手讓他們自主開展工作,像校報、廣播、團隊活動、文體活動、社團活動、興趣小組等都由學生自主安排,學校教師檢查指導。在班級管理上,健全學生干部輪值制、衛生崗位責任制等,將規范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同時可讓學生充當“值日班主任”,協助班級管理檢查。總之,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主體性的發揮,要處理好世俗的多元化價值觀與學校單一道德觀的矛盾,要建立人際交往中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程序,要解決行為目的與道德目的之間不一致的矛盾。學生的道德修養,應該按照無律——他律——自律——自動的步驟發展。
(2)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良性的立體育人網絡。①家長嚴格自律,使自己成為子女立身處世的良好榜樣。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家教成功與否的核心。因此,使家長的教育思路與學校同步,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保證。家長應更新教育觀念,給予子女以足夠的自由空間,多與子女溝通感情,做到既嚴格要求,又使子女感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同時,學校應建立家校聯系手冊,形成監督聯網,以便及時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父母作為孩子的表率,對孩子盲目的行為,應予以阻止,學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來得直接。父母身傳言教,孩子會“依樣畫葫蘆”。近來流行“五加二小于七”的理論,所謂“五加二小于七”是指學生家長如不在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那可能家長雙休日兩天的“所作所為”就足以抵消老師們平時5個工作日所做的絕大多數的努力。因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即使老師們平時在課堂上講一百遍“做人要誠實”,可能還不如父母替自己撒一次謊的影響來得深刻。因此,希望家長們都能盡快認識到這一點,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孩子德育方面的工作。②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師生觀,將學會熱愛學生作為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首先,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了解,特別是了解摸清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與難題;其次,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將熱愛之情傳送給學生,并感染學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言行舉止,對青少年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高尚行為能無聲地引導青少年去追求真善美。因此,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③挖掘社區德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在今天開放的環境中,社會上的消極因素極易消解學校德育的效果,青少年學生道德行為難以養成,往往是因為他們通過其他途徑接受了相反的誘惑。學校德育工作從校園延展到校外,走向社會,是新形勢下德育實踐的要求。因此,學校應積極挖掘社區德育資源,多方面對學生開展德育,如組織軍訓,讓學生經受艱苦磨煉;組織學生到貧苦地區訪貧問苦,參加生產勞動實踐,體驗生活的艱辛,學生感觸良深,對貧困地區人民產生強烈同情心,紛紛捐款,購置學習用品送給貧苦學生。這樣,既使山區的孩子感受到溫暖,又使學生自己得到深刻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參觀揭陽學宮,加強對學生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刻苦學習的熱情。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離不開道德教育;一個民族的振興也離不開道德教育;一個國家的強盛,更離不開道德教育。而今天的中國青少年就是未來的建設者,是促使中國經濟繁榮,走向世界的接班人。所以,我們要更加注重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工作,培養合格人才。我們相信,隨著公民道德教育建設的全面實施,中職學校學生的道德教育一定能走出困境,迎來輝煌的明天。
(廣東省揭陽市綜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