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吉
摘 要:如今,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轟轟烈烈的課堂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目前廣大教師熱切關注和熱烈討論的話題。實際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獲取無限的知識,一直是各科教師努力探究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以初中物理為例,并結合多年教學實際經驗,對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望能拋磚引玉,以促進我國初中物理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思想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系統性物理知識的最早階段,學生只有在這個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在以后的物理學習中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向40分鐘要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就成為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效課堂”的含義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指的是課堂的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具體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與精力,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它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同時又基于高效教學。它符合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無論是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1.轉變教學思想,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認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為客體,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總是照搬教材,強行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學生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呈現出來的課堂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長時間下去,學生就對這種枯燥呆板的課堂模式喪失了興趣,甚至出現抵觸和厭煩心理。試想,學生以這樣的消極狀態,連最基本的物理知識都掌握不了,更別提高效課堂的構建了。
而新課改理念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體主觀行為,他們在課堂上應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可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活動,更不能直接剝奪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應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與指導。”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守舊的教學思想,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多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參與進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給學生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我們在學習第三章《運動和力》中的力的教學內容時,我們不要一上來就給學生講解教材中的各個要點和定義,而是對學生說:“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會聽到‘力這個詞,比如你推了別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學生上課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隊戰斗力等。你們能不能說一下哪些地方還常常提到力?”學生七嘴八舌地開始議論……這時,我接著說:“物理學中所提到的力的含義與我們在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不一樣,你們可不可以先設想一下,這兩種力的不同點在哪里,他們的區分標準是什么?一會兒我們找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踴躍發言,既做到了讓學生參與課堂,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從而為接下來內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優化物理課堂結構
如今,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教學工具粉筆和黑板正逐漸退出各學科的教學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多種教學優勢的現代化技術手段——多媒體技術。而且,通過近年來的物理教學,我們也深刻體會到,某些物理概念和規律對學生來說確實很抽象,而且不易理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吃力。盡管教師想了很多辦法,但教學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比如,物理過程中太快或太慢問題的教學,一些比較微觀、學生用肉眼看不見的物理過程,或者一些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等等。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輕松解決上述問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本教材中所涉及的事物、現象、過程等,借助大量的圖片、動畫、影像展示出來,它集聲音、圖像、圖文于一身,可以把學生帶入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并使抽象的概念簡單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變,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減輕學生的認識難度,并使物理課堂的結構得到了優化。
比如,我們在學習第四章《簡單機械》中“機械能的相互轉換”教學內容時,因為“機械能”是一個比較抽象和模糊的物理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Flash課件,讓學生觀看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巨大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而發電的情景,學生通過親自觀看水電站的運轉過程,不僅形象地理解了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原理,也認識到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3.改變評價方式,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使學生重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傳統的課堂評價,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過分夸大了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了教學評價的發展性原則,也忽視了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莫非學生只要記住物理學中的定義、定理,就可以成功解題嗎?這明顯違背了新課改倡導的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取向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必須改變評價方式,不可再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更多地向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轉變,評價內容也要趨于多樣化,比如,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課堂表現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列入評價范圍,在評價時盡量使用贊美性的語言。比如,“這道題的解法很獨特,老師都沒想到呢!”“回答的很準確,可以當做標準答案了!”“慢慢想,別著急,老師相信你可以的!”等,這些都能向學生傳遞出我們對他們的肯定和贊美之意,從而使他們重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
而且,《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綱要》中也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更加表明了激勵性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評價方式,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并非僅靠我們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建成,我們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身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對我們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在教學手段上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進,以創新研究出真正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教學策略,使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工作順利進行。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幾點建議與想法,在此拿出來各位分享,希望可以給其他物理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幫助,如果有不得當之處,歡迎各位進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劉志英,王恩華.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慕稚,張友金,劉曉玫,等.中學物理教師學科專業素養與課堂教學實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王金戰,鐘朝光.物理是怎樣學好的:初中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4]秦偉.初中物理教科書經典教學實驗介評.廣東科技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 上海市楊園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