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瀟楠
摘 要:中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一線從業者,這種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對實踐和技能學習的重視,但在情感教育方面處于缺失狀態,這對中職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語文教學本身就是情感教育的良好平臺,理應在中職情感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閱讀;寫作
一、中職語文情感教育價值意義
縱觀當今的中職語文教育,重認知輕情感的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導致中職學生人文情懷的缺失。所謂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緒、態度和信念等精神因素,將人格培養放在首位,培養健全的新時期勞動者。對于職業教育而言,中職教育屬于初中后的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的人才。如果我們繼續奉行“實用主義”的教育理念,過分強調中職教育的工具性和技能性,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這樣的學生是無法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給其長遠發展帶來巨大影響。《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地將情感教育列為學生能力培養的三個主要維度之一,可見對情感教育的重視。
二、中職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1.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情感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融合了語言、心理和文化等心理活動。著名教育家周國平說:“有效率的閱讀活動,不僅僅是吸收和接受東西,更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中職語文教學中結合閱讀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佳作名篇,例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濟世情懷,讓學生從中感悟到作者心懷人民、關愛人生的情操;讀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讓學生學會堂堂正正地做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學生領悟到人生的路程充滿艱辛和坎坷,需要我們意志堅定、披荊斬棘等等,這類內容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比比皆是,只要教師用心,就會給學生很大的幫助。另外,教師也可以領著學生一起誦讀課文,所謂誦讀就是在學生閱讀課文時發出聲音,通過反復的誦讀在腦海中會形成相關的意境和影響,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深刻韻味。誦讀過程中可以配上音樂,音樂的作用可以緩解情緒、激蕩心靈、渲染氣氛,如在誦讀《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音樂,當舒緩的音樂響起,學生隨著音樂緩緩地誦讀,陶醉在美妙的音樂境界中,似乎隨著作者進入了那鳥語花香、景色迷人的江南水鄉,這種詩情畫意的感覺給了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2.在寫作教學中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教作文其實也是教做人。寫作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不僅擔負著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也是完善學生人格、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舉措。寫生要寫出真實的、有情感的作品,就要關注社會現實,從社會廣闊的空間中尋找素材、汲取營養,這本身就是培養情感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媒介關注身邊的大事小情,對紛繁蕪雜的社會百態進行獨立思考,這樣他們的文章才能有真實的情感。作文不僅局限于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下完成隨筆訓練等周記,中職學生大部分都是農村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小部分城里孩子,父母也由于做生意等原因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因此缺乏傾訴對象。而且由于學生成績不佳,成長過程中很少得到來自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些壓抑情緒。隨筆訓練可以幫學生將這些情緒釋放,同時也成為師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教師在閱讀學生作文或者周記時,要認真仔細,通過作文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想法,多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例如一位學生在周記中記錄了自己落選班干部競選后的壓抑、苦悶和自卑情緒,這時教師可以在評語中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然后告訴學生人生的路程十分遙遠,有鮮花也有荊棘,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倒下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抬頭看有藍天,只要敞開心扉,未來有更大的成功等著你。這樣的評語比較有感染力,也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取得不錯的效果。
總之,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塑造學生人格、提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貫徹情感教育有著多種途徑和方法,但最重要的在于語文教師的情感素養。第斯多惠說:“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教師的文化素養、業務水平、工作作風、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和言談舉止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學生的終身。因此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情感修養,要關愛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同時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在思想行為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
參考文獻:
[1]田瑞云,劉永慧.語文教育行為論[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2.
[2]陳建翔,王松濤.新教育:為學習服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