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立軍



摘 要:通過將核心力量訓練運用于高考體育考生的訓練中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力量、爆發力、彈跳力、速度等有著明顯的效果,建議在日常的高考訓練中,增加核心力量的訓練,更快有效地提高考生的素質成績。
關鍵詞:體育高考;核心力量;基本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7
1 前言
1.1 背景
隨著廣東省體育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項目考試標準越提越高,得分區間差異拉大,難度提高。100米的滿分標準基本不變, 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12.42秒提高到現在的12.22秒,實心球滿分標準由原來的16.75米提高到17.50米,而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14.45米提高到現在的15.19米,三級跳遠滿分標準由原來的9.4米提高到9.5米,而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8. 4米提高到現在的8.75米,對于身體素質和力量較差的考生來說,在這三個項目上失的分會很多,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上本科線。如何去探究有效的訓練方法,而且還不要練傷,從而提高訓練成績。是現階段每一個高考指導老師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1.2 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國外稱之為Core strength,已經成為體育鍛煉的新名詞。是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在神經支配下收縮所產生的力量,即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了主要目的的力量。核心肌肉是指附著在腰椎—骨盆—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包括由腹橫肌、多裂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中部、腰方肌、隔肌和骨盆下底肌肉[2]。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東莞市濟川中學2014屆體育專業考生32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6人,實驗時間為2013年10月-2014年1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并閱讀了有關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的著作。了解有關核心力量訓練和100米、實心球、三級跳遠的相關技術結構與練習方法和手段,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
2.2.2 實驗研究法
2.2.2.1 實驗設計
本次實驗將學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訓練內容設計。
2.2.2.2 “對照組”訓練內容設計
對照組根據本校高考訓練的常規訓練方法,主要內容有:速度練習、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彈跳力練習、基本技術練習。
2.2.2.3 “實驗組”訓練內容設計
在原有的日常訓練中增加、穿插核心力量訓練項目:實驗組每周進行3~4次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20~80分鐘不等,根據每天不同的訓練內容穿插進行不同時間、內容和次數的核心力量訓練。共計約4個月。具體訓練內容見表1。
2.2.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統計軟件對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
3 結果與分析
3.1 核心力量的作用與技術特點
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單純涉及單塊肌肉收縮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神經對多塊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核心力量在幾乎所有的運動中都不是直接的發力源,它主要是通過對核心部位穩定性的加強、穩定程度的調整和穩定與不穩定之間轉換的控制,為力量的產生創建支點,為力量的傳遞建立通道[2]。核心穩定力量對幾乎所有的競技運動項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人體的核心部位正好是處在運動鏈的中心環節,對于競技運動中力量的產生、轉換、傳導起著重要的作用[3]。
3.2 實驗分析
3.2.1“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檢測成績分析
從表2的檢測結果表明,體育考生的三項素質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P值(P>0.05),說明“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基礎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前起始水平相當,實驗可以繼續。
3.2.2“對照組”實驗前后成績分析
從表3中數據結果表明,“對照組”經過4個月左右的傳統方法訓練后,考生的三項素質實驗前后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1),成績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實心球均值提高0.72米、100米均值提高0.25秒、三級跳遠均值提高0.37米。因此通過傳統方法訓練也有提升空間,說明原有的訓練方法是有效的,也可以提高各項成績。
3.2.3“實驗組”實驗前后成績分析
從表4中數據結果表明,“實驗組”經過4個月左右的傳統方法訓練和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后,“實驗組”三項素質實驗前后成績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在原訓練方式方法基礎上增加核心力量的輔助訓練可提高成績,而且提高的幅度比較大,實心球均值提高1.52米、100米均值提高0.43秒、三級跳遠均值提高0.66米。特別是實心球項目,效果非常明顯。主要原因是核心力量它對身體不同部位和環節力量的銜接、傳遞和整合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對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3.2.4“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后成績的對比分析
上述數據結果表明,考生的三項素質中,實心球和三級跳遠“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5),100米“實驗組”和“對照組”后測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考生的三項素質中,實心球和三級跳遠項目通過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取得的成績比原來的訓練方法取得的成績更有效果,實心球項目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提高了0.778米,三級跳遠項目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提高了0.29米,而100米項目通過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取得的成績比原來的訓練方法取得的成績沒有明顯差異,兩種方法效果差不多,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僅提高了0.1秒。總體來說通過增加核心力量的訓練對提高考生三項素質的訓練方法還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值得推廣。endprint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的力量、爆發力、彈跳力有明顯效果。特別是一些力量性要求較高項目效果很好,如實心球等。
4.1.2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的力量、爆發力、彈跳力的效果要優于速度效果,但對速度力量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4.1.3 核心力量訓練是對傳統力量訓練中核心肌群訓練不足的一個補充,它與傳統力量訓練是一種互為補充的關系。
4.1.4 核心力量訓練可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協調性和平衡性,預防運動損傷,保持競技狀態。
4.2 建議
4.2.1 建議在體育高考考生訓練中,每星期根據力量和技術訓練安排穿插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每周安排三次大強度的,也可以每天安排一點時間小強度的。
4.2.2 核心力量訓練應遵循由易到難逐漸增加難度的訓練原則,即由穩定到非穩定、由靜態到動態、由徒手到負重的難度遞增順序。根據個體差異,提倡適量適度,需要指導教師觀察了解學生的基礎,根據學生能力來制定練習時間與次數。
4.2.3 核心力量訓練中應強調考生精神集中,注意采取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強調力量素質與平衡、協調能力結合,把核心穩定性訓練與傳統腰腹力量訓練結合起來,有助于一般力量向專項力量轉化。
4.2.4 建議今后有關核心力量訓練應用的研究中,能夠采用更多的訓練手段,不斷深入創新,研究出更多與基礎素質、專項技術相結合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4.2.5 在三項素質訓練中,從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得出:實心球項目后期訓練的成績進步最大,其次是三級跳遠,再到100米。所以在后期的訓練中應加大實心球項目的訓練,使考生能得到更高的分。
參考文獻:
[1]粵考試院(2012)371號, 廣東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體育術科考試大綱[S].
[2]代毅,張培峰.健身理論與方法[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3] [4]王衛星.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
[5]朱玉龍,王品,尹佳琪.將核心力量訓練融入短跑項目訓練中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6.
[6]于紅妍,王虎,馮春輝,賈嘉.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之間關系的理論思考—核心穩定性訓練[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6.
[7]林華,王潤生.核心力量訓練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 24(2).
[8]黃繼珍,趙嗣慶.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及我國競技體育的實踐[J].體育學刊,2010, 5.
[9]李寧.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群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9 (9): 45-47.
[10]胡濤,文明華.我國優秀男子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初探[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9,28(2): 45-47.
(廣東省東莞市濟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