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要:思想政治課是中學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作為新世紀人才不僅應該具有淵博扎實的知識,更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思想政治課教學。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形式還十分陳舊落后。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索和說明,一是教學手段,主要介紹了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二是教學方法和形式,主要介紹了引用笑話和多媒體教學以及把其他學科知識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來。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問題意識?教法創新
作為新世紀人才不僅應該具有淵博扎實的知識,更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思想政治課教學。但我們平時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大都枯燥無味,所以學生都不愿意上,而且在思想上認為政治課上不上無關緊要,這就給我們的政治課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那么,怎樣才能煥發政治課的魅力呢?筆者通過自己的教學體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創設問題情境,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而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原動力。
1.結合身邊和社會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例如,在講“供求影響價格”時,教師提醒:現在正是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各大商場都在進行羽絨服的反季銷售,價格要比冬季便宜很多。學生根據這個現象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同樣的羽絨服在夏冬兩季價格就不一樣呢?為什么夏天的價格要比冬天的便宜?學生可能會想到季節變化對羽絨服價格的影響。通過教師的說明和分析,學生就會明確雖然商品的價格由價值決定,但是也會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2.運用教材中的漫畫和形象的比喻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我們的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漫畫和插圖。例如,在講“規律和現象的關系”時,讓學生看漫畫《我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沒有看到引力呢?》教師啟發學生“從這幅漫畫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本就能更深地理解規律是深藏在事物的內部,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規律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形象的比喻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時,教師不妨采用腳與鞋的關系加以例證。在生活中他們清楚地知道,有多大的腳就要穿多大的鞋,鞋的大小應隨著腳的生長而加以更換,否則,不僅穿著不舒服,而且是既站不穩也跑不快。這個例子通俗易懂,使得學生很快就能準確全面地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這一原理。
教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時候,要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形式,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前兩者指向的是一種真理性的判斷,“怎么做”指向的是一種價值性的判斷,形成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價值觀念。
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缺乏現代信息,影響了學生政治課的興趣,因此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是開創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關鍵。
1.創新教學方法
(1)引用笑話。如在講“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時,引用笑話《少了兩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興地對丈夫說:“親愛的,快來看,我體重少了兩千克。”“親愛的,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化妝。” 顯然,這則笑話中,它辛辣地諷刺了妻子平時化妝涂抹的脂粉實在是太多了。學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原則。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引入課本內容“我們應該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來看問題”。學生就在有趣的笑話中開始了政治課的學習。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新穎多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官刺激和活生生的情景中認識事物,接受知識。例如,在學習“人生價值”時播放電影《孔繁森》的片段,使師生產生共鳴,心靈得到熏陶,進而認識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3)懸念設置。懸念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喚起學生興趣,激發探究知識的欲望。在講新內容之前,我們可以先給學生設置一些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進入課堂教學。
2.創新教學形式
(1)用音樂形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同學們熟悉的歌曲,能讓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提高興趣,比如在講“我國對外開放”時可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歌曲中體會偉人鄧小平,以及對外開放的大體經過。
(2)將其他學科知識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來。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找準各門學科間的結合點使其吸收滲透,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語文與政治,歷史與政治都有很好的結合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政治知識,也要具備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