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蘭
摘 要: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巧設懸念;科學觀察;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12-01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和“樂”就是愿意學,喜歡學,就是學習興趣。隨著學習及思維的發展,興趣就可能上升為志趣和志向?!拔崾形宥居趯W”,由“樂”上升為“志”,學習就有了更高的自覺性和目的性。
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就個人的實踐談點淺見。
一、巧設懸念,提高興趣
所謂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焦慮心理,它是學生對新知識企盼的興趣來源。在教學中抓住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剛接觸化學學科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在古希臘神話中,傳說有一位叫作梅達斯的國王得到了一種神奇的東西,任何其它物品一經與此接觸就立即轉變為黃金。這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點石成金”的故事。當然,這僅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但現在有一門學科卻能引領人們去完成這一愿望,那么這是什么學科呢?它又有什么奧秘之所在呢?這就給化學這門學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使學生對化學產生了好奇的心理。
另外,在教《緒言》一節時可向學生展示化學學科的發展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宏偉藍圖,介紹化學與人類生存和社會文明的重大關系,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實情感,與此同時巧妙的配合演示實驗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在每節課的導入時,也可以聯系實際設計一些與知識有關,并且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驗現象的問題,作為懸念,讓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為什么”,使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二、科學觀察實驗,增強興趣
認識始于觀察,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智慧的主要根源”,只有觀察才能發現問題,從而充分展開思維想象,并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更是貫穿這一學科的始終。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了實驗事實,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現實性和易感知性。同時也要求學生應具備很好的觀察能力。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現象,如放出氣體、生成沉淀、各種顏色的改變等,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驗,通過實驗來誘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觀察硫燃燒時,硫在空氣中燃燒和在氧氣中燃燒時火焰顏色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二者的區別,在通過表面現象啟發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同一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的燃燒現象卻不同呢?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推論,然后在根據不同的推論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推論是否正確,最后由實驗得出結論。整個實驗環節中教師應啟發、誘導學生,以思維為主線,視聽并舉,深思結合,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激發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和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創設問題情境,增加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币寣W生成為問的主體,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消除質疑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有質疑的基礎——敢問。在化學的教學中,對于一些概念、化學用語、公式的學習,教師不要生硬地塞給學生,要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是從問題需要中產生的,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和前提,沒有問題,思維就會處于被動狀態。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巧設問題,并給以恰當的誘導、點撥,把問題作為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把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使學生主動去猜想,主動去探索,主動去驗證,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這種發自內心的求知欲會使學來的東西不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其科學的學習態度也會得到培養和提高。
創設問題要貼近教學要求,適應教學需要,容易理解,激發興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盡情發揮,有助于個體的發展。
總之,化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藝術,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練習,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展化學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