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卯生
〔關鍵詞〕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76—02
一、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1.師資力量薄弱。目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短缺、專業不對口等諸多因素,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小學英語課不像傳統的語文、數學課那樣富有激情,受學生歡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大多是兼職的,這些教師不能靜下心來鉆研教材、研究學生,不懂得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不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致使英語教學基本流于形式;二是英語教師普遍緊缺,基本功低下。在農村小學,師范類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不足教師總數的15%,而且許多教師不懂得英語教學的重難點、方法,不懂得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三是農村英語教師外流嚴重。農村小學教師是很不受年輕人青睞的職業,因為農村沒有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加之待遇微薄,整天面對艱苦的環境,承受很重的工作壓力,致使一部分老師找關系進城,導致小學英語教學更是雪上加霜、困難重重;四是學校領導重視不夠。農村小學一些校長不懂英語,不能將英語教學提到議事日程上,只重視語文、數學課的研討交流,對英語課教學放任自流,不注重過程實效,只看結果。
2.缺乏學習英語的氛圍。在農村,小學英語一般是從三年級開始開設,這時學生大多都在十歲左右。研究表明,處于該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很高的語言天賦,對他們來說,掌握一門新的語言是必要的。然而,農村小學英語每周每班只有兩三節課,在課堂上同學們聽到的是“漢語式”的英語,其他時間均聽不到別人說英語,也沒有英語趣味活動,學習英語的環境幾乎不存在。加之多數家長認識不到位,個別還對小學開設英語課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學習英語會影響漢語拼音的學習,還有的認為學習英語是在給學生加重負擔。即使有的家長贊成開設英語,他們大多根本不懂英語,對學生無法進行指導。
3.農村小學教學設備落后。教學環境差、設備落后是我國農村小學普遍存在的狀況,相關教學資料、教具配備不齊全,大多數農村小學只有一臺錄音機、一臺電腦,沒有別的教學硬件設施。英語是一種語言,要上好這門課程,需要有相關的配套設施,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一些農村學校給教師只配發了一本書,學校也沒有必備的教學掛圖和實物教具,教師上課僅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一面黑板,更不用說幻燈片等新型的教學設備。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長此以往,學習英語就成了學生的負擔。
4.家庭教育的不利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諸多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農村學生家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輔導學生。當前,許多父母都在外打工賺錢,一部分孩子由爺爺、奶奶代管,這些留守兒童缺少關愛,性格孤僻,在他們臉上沒有那種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表情。有少部分家長,他們支持孩子學習英語,給孩子買點學習資料、磁帶或復讀機等,然而這些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學習英語的強烈要求。
5.教學評價單一。按照新課程標準,小學英語是不納入考試的,以平時參與活動的表現和能力為主要依據進行評價。但在大多數農村學校基本上是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業績和學生的水平。考試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可能會更有效地引起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但會影響到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熱情。現在許多小學英語試題缺乏語境,單純語法題太多、太難,考試的內容和形式沒有真正反映出小學英語的特點,大多數學生只會做幾個選擇題,“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是目前英語學習的現狀。許多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為了追求考試分數,讓學生機械抄練、死記硬背,只要能寫到試卷上即可,既加重了師生的負擔,又使許多學生對英語學習逐漸喪失興趣,失去了開設英語課的原本意義。
二、對策
1.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小學英語教師整體素質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和課改的質量。要加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可從以下幾方面抓起:一是搞好師資培訓。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從政策上鼓勵和引導英語教師定期培訓,讓英語教師很快適應英語教學。二是進一步加大城鄉英語教師交流的力度,讓城里教師能給農村教師傳經送寶,農村英語教師可在城里學到更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更加專業。三是進一步鼓勵師范類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小學任教,使英語教師隊伍壯大起來,為小學英語教學夯實基礎。四是學校領導要創新管理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將英語教學放在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從政策上鼓勵和引導青年教師熱愛英語教學,必要時可在學校考核辦法上向英語教師傾斜,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工作中來。五是有關部門必須盡快解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短缺、分配不合理等問題,為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努力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英語課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熱情為目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初中英語學習打好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創設情境。英語教師要認真分析和研究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和課外盡量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如可以借助學習用品,問路、上學、回家等生活情境,讓學生和教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嚴肅的課堂變成學生的樂園。再用圖片、簡筆畫、實物等開展任務型教學,這樣既增強了課堂的實效性,又使學生容易記住,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在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2)健全制度。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不和老師見面怎么實踐呢?因此,開足開齊課程是必要的,每天保證一節英語課,這樣學生每天都有機會說英語,不至于今天學的明天忘了。語言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針對農村封閉的條件,較狹窄的學習途徑,教師要利用一切時間、機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觸語言信息。因此,教師要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如唱英語歌曲、英語角、收聽英語廣播、觀看英語動畫等活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子在日常活動中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3.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認識到農村小學英語的教學現狀,從經費上予以傾斜,為農村小學添置相關的教學工具、實物,配備必要的英語活動器材,使學生聽有工具,說有場所,讀有資料,賽有舞臺,徹底改變以往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面黑板的教學模式。
4.建立多元評價方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僅靠單一的終結性評價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自尊心的保護。《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小學階段一般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必要時可以采用等級制的終結性評價辦法。首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形成性評價標準,可以采用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小組評價主要以參與英語學習的態度、積極性為依據。教師評價可根據回答問題情況、課內外作業、參與活動的表現力來進行。其次,制定不同的形成性評價內容。起始年級學生可以采用英語口語來評價,以發音質量、流利程度、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作為標準,高年級學生可以將口語測試和筆試結合起來評價。最后,創新形成性評價的辦法,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5.營造學習英語的社會環境。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民心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關系祖國前途命運,政府要加大投資,支持教育,社會各界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關注教育。學校、教師、家庭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對學生多一些學習方面的關心、生活方面的體貼、情感方面的交流,本著對下一代負責任的態度,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