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梅
摘 要:數學課程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各個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可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而學生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又決定了數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初中生而言,分層教學更能尊重這種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多元化
分層教學,簡而言之,就是教師通過對學生之間的智力、記憶力、對于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不同能力加以比較,從而將相似類型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分層教學進行前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各個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化為“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三個層次。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種層次,教師不能一味地根據成績來劃分,一定要從智力、邏輯能力和思維發散力等不同方面來劃分,這樣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分層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難度梯度,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分為三個層次:對于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側重于一些能力的拓展,在基礎性題目上再選擇一些難度較大和靈活度較高的題目進行練習,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處于中層水平的學生要側重于一些教材中的題目進行培養,并在教材題目上適度增加一些基礎性和技巧性的題目進行練習;而對于水平處于低等要求的,要側重于對概念的理解和教材習題的解析,夯實他們的基礎。其次,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優等生,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學生去查閱資料和進行一些超常規的題目,對于中等學生,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加以創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相對于課外輔導的課時要多于優等生,這樣能更好地解決一些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使他們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對于吸收能力較差和邏輯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突出重點,集中輔導,注重概念和基礎題型的講解,同時適當增加輔導課時。
總的來說,就是要通過設計坡度,降低難度,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全方位進行培養,培養方式多元化,積極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李茂堯.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2]李文國,沈靜.分層次教學淺探[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8(10).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