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歡
摘 要:“菜單式”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尋求突破,實行教師“給菜”、學生“點菜”式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詮釋了科學民主、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遵循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
關鍵詞:菜單式學習;自主學習;生物教學
一、何為“菜單式”教學
“菜單式”教學實行教師“給菜”、學生“點菜”式學習,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灌、學生裝的弊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擇性地“點菜吃飯”,重視學生需求的差異性、個性化特征,教學內容上一改過去“一鍋菜”的弊端,變“一灶制”為“多灶制”,使學生能夠各取所需。
二、研究意義
法國羅曼·羅蘭曾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別人走路。”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就應該是在教師的帶領下,由學生相互為伴的學習,互相幫助、相互鼓勵,共同提高的過程。多少年來,傳統教育不考慮學生要學什么,已經學會什么,不會什么,而是依據教學要求,在一定階段必須學什么。然而,這種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身為教師更應適時更新教育理念,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根據中學生物教學的課型(新課教學、實驗教學、復習課教學)嘗試“菜單式”教學不同的教學流程。一是新課中使用的教師提供菜單:這類菜單往往由教師根據大綱和學情設置問題菜單,課前學生交流學習,課堂上就有關問題和教師討論解決;二是復習課上使用的師生共同確定學習菜單:這類菜單的得出是以學生小組為單位統計,再經科代表統計將需要復習的問題菜單上報教師,最終由師生共同設計完成;三是實驗課中使用的學生探究實驗問題菜單:這類菜單往往由教師提出實驗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分組合作,根據實驗目標選擇材料,自主完成探究實驗。不論哪種方式均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為基礎,提出和解決自己的問題菜單。
四、以復習課“菜單式”教學為例進行探究
實施“菜單式”教學關鍵是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設置學習菜單。學習菜單以師生共同協商為基礎,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它分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法、成果展示四個基本板塊。下面以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走近細胞》為例展開教學探究。
1.學習內容具有協商性
學習內容的確立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需要,盡可能找準學生的渴求點。學習菜單的確立以師生共同協商為基礎,即先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內容,再在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中共同設計學習菜單,充分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之在教學中發揮合力。
設置學習菜單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將全班學生分為八個小組,課前學生思考,提出疑問,有些問題經過小組討論可以解決,對于大家討論后不理解的問題,經組長整理形成問題菜單呈現給老師,這樣老師在課堂中就是釋疑解惑。第一章節經過學生歸納整理,產生四類問題菜單:有關病毒的問題菜單、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問題菜單、顯微鏡操作的問題菜單、細胞學說的問題菜單,在課堂中教師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
我們在確立學習目標時,應根據學生的學情、主觀愿望和單元重、難點師生共同協商確定。課前要求學生對問題從三個層次進行細化:一是自主復習時不懂,通過查找資料自己弄懂的知識;二是自主復習時不懂,經過小組討論后已經弄懂的知識;三是和別人討論后,仍舊含糊不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課堂中師生共同探討的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問題。
3.學習方法具有獨特性
學習方法解決的是“怎么學”的問題。新課程明確提出生物課程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轉變為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和學生在課前共同探討學習方法,然后選擇一些合理的學習方法如自讀自悟法、合作探究法、實踐研究法、網絡學習法等進行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成果展示具有多樣性
在教學中,學習成果展示是量化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效果的重要環節,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金鑰匙”。好的課堂應是每一位學生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能夠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
五、優點和不足
要建構一種高效教學模式,需要我們從日常課堂中尋找智慧,把個案中的閃光點變成營養!“菜單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較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個性化的教與學,對學生生物素養的提高具有現實的意義。這節課也讓我體會到,“菜單式”模式下的課堂在課內和課外時間的利用分配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新課程標準呈現的方式也存有一定的問題。我們將努力解決它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不足,并反思和找出不足的原因,力爭將這一模式更合理、全面、系統化應用于高效課堂之中!
參考文獻:
倪金華.“菜單式教學”:在小班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選擇性學習”探索[J].新課程研究,2007(10).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