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庭輝
摘 要:我校為三類校,是一所城鎮中學。由于種種原因,學生人數少(每個班級20~30人),自然條件有限。在該背景下,在英語課中,我使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主要根據我校我班的特點總結了小組合作在小班化教學環境中應用的優缺點,希望對大家有所觸動。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班化;城鎮中學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教學實驗。實驗確定為長春市第二十中學2013級初二(1)班,共計2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班級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我在使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前后對同學進行測試,以初一年級的期中、期末考試和初二開學一個月內早自習的三次小測試為前測試,以初二年級上學期的期中、期末測試和平時的記錄為后測試,前測試與后測試的三次記錄都是相加取平均分,以便有所對照,并對實驗數據做了收集和分析。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結果。
二、小組合作教學階段
1.前準備階段
因為我所授班級是處于初二上學期,所以經過一年的學習與相處,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初二開學之初,我首先對班級成員進行了合理分組(不能由學生自由組合):根據學生的英語成績分出五組,先選出五位成績優秀且有責任感的組長,其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找到每組的成員。之后讓組長把其他四位成員分別任命為記錄員、(記錄分數的同學。因為在課堂任務設計和成績評定等方面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監督員等。小組成員的調整,以一學期為單位進行,以保持組間競爭的合理性。學生在小組里分工合作,彼此指導,積極主動,團結協作學會教師每節課安排的內容,希望通過此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多樣化的語言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促進他們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內化生成。
2.實施階段
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緊緊圍繞每節課課題的中心,以五個小組為單位進行開展。
每節課包括五個環節:
(1)檢查課外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導入新課。
(2)進行集體授課。即進行課堂難重點的突破與講解。在集體授課的過程中,仍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問與回答,并由每組的記錄員進行記錄。
(3)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開展競賽與獎勵活動。
(5)布置課外合作學習任務,即作業。
可以說,新版新目標進行修改之后,內容更豐富,語言材料更新穎,更加貼近現代生活實際。新教材主張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高度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用能動性促進創造性。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還是很有壓力的,也很需要時間去合理取舍教材內容,對教材進行整合。這樣就需要組長的幫助來對學生進行督促與考察,所以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模式是有必要的。
3.后測評階段
我采用以下方法評價學生是否進步:
(1)基礎分的確定。根據早自習的三次小測試算平均分,來確定每組的基礎分。
(2)提高分的計算。以基礎分為基準,每兩單元結束的時候由記錄員核實提高分。
(3)得分的確定。對小組的獎勵要以每個小組的得分為依據來進行評判。
最終的評分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平時的記錄;二是2013年上半年的期中考試;三是2013年上半年期末測試。三次成績相加取平均分。
三、研究方法
1.觀察法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備課不僅僅要鉆研教材,更要了解學生,設計教法。所以,在每節授課的過程中,我都注意仔細觀察,認真用眼睛去記錄。
2.訪談
通過和學生的交談,了解學生的想法。
3.學習成績分析
通過平時的記錄,期中測試成績,期末測試成績三者相加取平均分。
四、研究反思與啟示
在我校形成的特定環境下的小班化教學中,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有很多的觸動。記錄下來希望對同行們能夠有所啟發。
1.小班化教學充分利用小班班級人數少、師生交往空間大,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的優勢,有利于分層教學的使用。同時要照顧到每名同學。因此,無論在備課,教材整合,教法選擇,評價模式上,作業的布置上,均應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體現因材施教。但是事情都有兩面性。小班化教學的班級人數少,這就使部分成績在前面的同學在很小的范圍內獲得一定的成績就趾高氣揚,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似乎找不到競爭對手而沒有“戰斗力”。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知道授課時需要同學們的凝聚力,但班額少使上課時在凝聚力方面有些吃力,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班級人數上多少為最佳我個人覺得有待商榷。
2.通過對前測試與后測試結果的分析可知,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也能改善同伴關系,發展同學間的友誼,培養合作意識,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鼓勵與促進,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有其優勢,但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果運用不當,就會適得其反。所以老師需要精心建立合作小組,精選合作學習內容,優化合作學習形式,以及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這就需要我們平時的“備課”要更加的充分。在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也存在著學生參與度不夠均衡、學生合作不夠充分、評價不夠全面等問題。根據在實際層面出現的問題,我在進行小組合作時進行了調整。在授課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我主要應用于口語教學和寫作教學(組內討論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因為二者主觀性較強,初二的學生能力還是有限的。在課外合作學習,我主要應用在詞匯和閱讀方面,其主要原因就是單詞與課文的閱讀(去組長處考單詞并讀每單元的閱讀文章)具有客觀性。
3.進一步探討小班化教學班額多少為最佳,而小組合作也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所以這需要教師的整合能力。我們需要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自己進行小組合作教學的實踐,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作用。“教無定法”,更深層次地研究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希望在以后的實踐中能夠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班化的環境中得到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新發展[J].中小學管理,2012(01).
[2]楊禹.城市初中小班化教學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