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成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進一步的深化落實,教育領域教學方式的改革已進入尾聲。在初中數學教學方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一直以來均是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所研究的重點問題。以此作為切入點,分析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掌握學情、以學定教的重要性,以針對學生的作業訂正作為案例,研究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以學定教;掌握學情;數學思維;訂正作業
掌握學情,以學定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它的中心思想是突破數學教材的限制,將教學策略的制訂定位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方面,做好以學生為本,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學習對象整體與個體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情況,并不斷調整后期的教學策略。從本質上來說,以學定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策略制訂的載體,結合整體教學目標制訂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它打破了傳統課堂以教定學的教學方案,為教與學的變革奠定了新基礎,關注了學生與學習的關系,倡導了以學生為本的主旨。以下則主要以作業訂正為切入口,分析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措施。
一、初中數學作業訂正現狀概述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隨堂測試、數學習題練習均是學生進行學習最為基本的教學行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技能的獲得、智力的提升及數學思維的發展均有賴于數學練習活動。對于數學作業的訂正是學生及教師均不能回避的問題。作業訂正是一個雙向的內容,通常情況下能夠暴露出較為嚴重的教學漏洞。就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對數學作業錯誤原因均歸結于自身的態度問題,粗心馬虎。僅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是其數學思維的問題、方法運用有誤等。統計大部分學生的作業訂正方式,其中占據63%的學生訂正作業的方式均是將題目重新瀏覽一遍,檢查計算及解答步驟中的錯誤,然后予以修正。占據30%的學生會在課程結束后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請教。其余7%的學生均表示僅僅為敷衍修正。同時大部分學生的作業訂正策略多為將答案直接寫一遍、抄題目再做一遍,僅有極少部分學生會寫出具體的思考過程。大部分學生在作業訂正時僅滿足于正確答案的寫出,而對錯誤原因并沒有進行認真的探索與討論。
目前,初中生數學作業訂正的現象存在著隱蔽性、虛假性、隨
意性與模糊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降低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隱蔽性主要表現在雖然學生答案的重新訂正有其準確性,但過程及思考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誤差。虛假性則表現在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對于作業的訂正均在課后進行,因此,教師無法發揮其監督作用,學生同時會抄襲其他學生的答案,導致作業訂正虛假性的存在。隨意性則多表現為學生對作業訂正并不重視,將完成任務作為作業訂正的根本目的,因此在作業訂正時有較強的隨意性。此外,模糊性則表現為學生在作業訂正前,并未事先審查錯誤原因,在修正時沒有對習題進行完整性分析,急于下筆完成,致使解題思路模糊、思維混亂,導致作業訂正準確性不高。學生走向作業“偽訂正”的誤區是導致學生思維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影響其數學思維拓展的關鍵因素。
二、掌握學情、以學定教,改善學生作業訂正效率方略
1.建立引導型的習題訂正計劃
掌握學情,以學定教的理念強調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它要求老師在制定教學方略時,以學生作為基本出發點,并將學生數學思維的拓展作為課程教學的最終追求。因此,老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對教學設計的重視更多地放置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上。轉變傳統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更好地體現教學引導者這一角色特點。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及其興趣點。在作業訂正方面,明確學生的原始行為特點,找尋作業訂正低效率的具體原因,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引導型的習題訂正計劃。引導學生將作業訂正作為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行為習慣,制定“日清周結”的作業訂正模式。要求學生在每次習題、作業完成前,對之前作業中的錯誤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分析錯誤原因,同時輔以教師引導,糾正學生的錯誤思維,做到簡單錯誤每日清。學生訂正作業的方式必須嚴格按照教師所設定的訂正格式。將完整的解題過程標注于錯題旁,并簡述錯誤原因。“周結”則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每周錯誤總結的習慣,歸納解題經驗,分析解題時思維出現障礙的根本原因,并重新分析其解題思路,規劃解題步驟。
作業、習題訂正是幫助學生重新獲取解題思路的重要工具,
是指導學生獲取知識的基礎,教師若不及時對學生的錯誤思路進行指導與反饋,則會導致學生產生知識的負遷移,影響其數學思維的發展與進步。因此,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老師需要遵循“掌握學情、以學定教”的原則,把握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掌握情況,并制定好作業訂正計劃,定時清除學生在思維上遇到的障礙,為學生數學思維的拓展掃清阻礙。
2.構建“以學生為本”的作業布置計劃
為確保所有學生均能在老師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學作業,同時能夠迅速、及時訂正作業中出現的失誤,老師在作業布置時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課程具體內容出發。首先,作業設定的內容需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保持一致。通常而言,數學習題的設置是對課程內容的深化與鞏固,是幫助教師明確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根據,一般應遵照“內容相關”的原則,同時亦可配合必要的拓展分析。其次,對數學作業難易程度的定位應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呈正相關。若老師所設定的任務過難,學生在努力過后亦不能完成,則較易造成作業抄襲的現象。相對而言,若作業設定過于簡單,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便不屑一顧,同樣較易導致抄襲問題。因此,老師在作業布置時,可采取分層策略,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將其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分層設計作業的內容,使之與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整體配合,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均都得到思維的拓展。
此外,作業量的設定同樣應該與學生的承載能力相符合,在減少重復知識考查的同時,將學生的課內、課外作業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同時確保作業質量,以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作為作業規劃的主要目標。另外,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同樣需要根據學生實際,采取恰當的鼓勵措施,盡最大可能耐心引導學生,同時做好作業的檢查、督促工作。引導學生善于以錯誤現象作為基礎,進行總結與反思,對錯題進行整理與區分,同時更多地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數學思維框架,提升其數學學習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作業訂正方面,為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必須遵循掌握學情、以學定教的原則,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制訂合理化的作業布置計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題訂正計劃,定期自我反饋與總結,糾正學生錯誤作業中的思路偏差,通過及時的作業批改、評語鼓勵,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提升其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朱菊根.初中數學“以學定教”的兩點策略[J].考試周刊,2011(05):82-83.
[2]張君平.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預習之于“以學定教”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1(28):54-55.
[3]孫朝仁,孫焱.基于“以學定教”的“六模塊建構式課堂”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52-56.
[4]陳娟.“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理念下數學探究性教學案例研究[J].時代教育,2012(22):100.
[5]顧培培.“以學定教”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3(02):14.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