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琴
【關鍵詞】幽默語言 數學課堂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4A-0110-01
幽默是指一種用語言表達的動作和行為,能夠引發喜悅,帶來歡樂,或以愉快的方式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快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將幽默引入數學課堂,運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講解分析,巧妙穿插幽默故事、順口溜、口訣等,課堂氣氛會更愉悅,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樂。
一、用幽默營造氛圍,愉悅情緒,激發熱情
從現代心理學上看,輕松愉快、積極樂觀的情緒,更能夠激活創造性思維,讓人釋放出隱藏的潛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巧設幽默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愉悅的情緒,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首先,運用謎語、故事等幽默手段靈活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相對來說是較為抽象、復雜、枯燥的,若想要調動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選取學生喜歡的故事、謎語等巧妙引入新知的教學中。
其次,運用幽默手段,啟發學生思維。在知識教學中,幽默既是“興奮劑”,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漲,更積極地展開探究;也是“激發劑”,可以啟發學思維,讓學生迸發出燦爛的智慧火花。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適當運用幽默,讓學生開心一笑的同時,也引發他們的積極思考,提升他們的創造力,運用思維的鑰匙開啟智慧大門,提高解題能力。如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筆者布置了“雞兔同籠”的應用題:雞與兔同籠,有45個頭和116只腳,請問兔子與雞各有多少只?有些學生開始抓頭撓耳,陷入思維障礙中。此時,筆者幽默說道:所有兔子起立,抬起前面兩只腳。于是,課堂一片笑聲。此時,筆者繼續誘導:看,現在雞與兔子的腳的數量相同了,頭45個,那么有多少只腳呢?于是學生快速說出答案:90只。師:少了幾只腳呢?可以得出多少只兔子?致此,學生豁然開朗,愉快而興奮地說出答案。
二、用幽默輔助教學,啟迪思維,深化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幽默的方式講出抽象復雜的概念等知識比直截了當地分析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其感悟知識的真諦。
數學概念教學,教師可運用幽默、新奇的教學語言,如風趣的比喻,幽默的反詰等;或借助夸張、豐富多樣的動作或形象,將抽象、復雜的數學內容變得趣味化、形象化、直觀化。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如“解方程”與“方程的解”兩個概念,學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上述概念,筆者先布置習題,讓學生解方程,求出未知數,再代入原方程檢驗,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而稱為“解方程”。而后筆者通過打比方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天平一端放一塊石子(重5g),若要知道石子的重量,則需打開砝碼盒,在天平的另外一端放上和石子等量的砝碼,左右平衡才行。那5g砝碼就是“方程的解”。
三、用幽默調節課堂,巧糾錯誤,加深印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因為知識本身的復雜、抽象性,學生能力、思維的不完善,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在指導學生糾錯的時候,教師需要講透解題的方法。如果直接指出,或者反復強調某一錯誤,學生此時明白了,過后或許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如果教師能夠來點幽默,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既能營造輕松氛圍,也能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深化記憶,有效克服或減少錯誤。
如學習“除數不是整十數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時,有些學生容易將試商的數直接當作除數展開計算,不管教師怎樣反復強調,他們還是會出現同樣的錯誤。因此,再次分析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布置習題192÷39讓學生計算。在小結環節,筆者靈機一動,運用了小幽默:同學們,將39看作40,此處的40有什么作用呢?(試商)試商后,它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是不是該“退休”回家了呢?聽筆者如此一說,學生咧嘴大笑。此時筆者則因勢利導,擦掉寫在除數39邊的40,引導學生注意“39”才是題中真正的除數,“40”只是幫忙試商的,可不要弄錯主角哦。這樣,通過幽默語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把握知識,減少計算錯誤。
幽默是一種眼光,是一種角度。我們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中尋求教學契機,恰當運用好幽默藝術,讓每一位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讓數學課堂教學更精彩!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