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摘?要:建立校內教學工廠,構建校內全真實訓、產教深度融合的全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使“工廠”和專業、生產與教學、教師與企業經營者、學生與企業員工全面融合,最終達到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工學結合的目的。本文提出,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從根本上縮短現代企業人才需求與職業學校教學的距離,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關鍵詞:校企合作?教學工廠?全真實訓
一、建立教學工廠改革模式的背景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重構了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基于市場需求設置,培養目標根據相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確立,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相結合,課程制定及教學評價吸收企業專家的參與和指導。它的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提倡“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工學一體思想,為學生提供獲得真實工作體驗的機會,使學生畢業后能具有崗位工作的必要能力和經驗。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校企合作育才相對困難。一是欠發達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對于一所較大規模的學校來說,專業設置既要考慮本地產業結構的需要,又要考慮周邊更大區域經濟產業格局的需要。人才培養既要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人才向更大經濟社會區域輸出的問題,導致校企深化合作障礙重重。二是目前以推薦、吸納學生頂崗實習、就業為目的的校企合作從本質上講算不上校企合作育人的范疇,以訂單委培、冠名培養為主要形式的合作育人方式也有其局限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三是校內教學實訓基地,對培養學生崗位意識、產品意識、質量意識等有著先天的缺陷。因此,創建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校內生產性教學工廠,有利于彌補現行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存在的諸多缺陷和不足。
二、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目標
建立校內“教學工廠”,是為了構建校內全真實訓、產教深度融合的全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要素就是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典型的企業環境,使“工廠”和專業、生產與教學、教師與企業經營者、學生與企業員工全面融合,最終達到深化校企合作、強化工學結合的目的。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從根本上縮短現代企業人才需求與職業學校教學的距離,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
三、實施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
1.頂層設計是前提
組建校辦工廠,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牽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學校進行頂層設計,高位規劃,統籌安排,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2.全真環境是基礎
建設校辦教學工廠的目的是使學生的實習實訓在全真的環境里進行,使教學貼近企業的工作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生產和教學,創辦工廠的同時,添置了足夠的生產設備,創設了全真的教學環境,滿足了教學的需要,保證了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
3.師資培養是關鍵
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駕馭一體化教學課堂的能力,是 “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下能夠順利推進和有效實施的關鍵。要有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一體化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中起到引領和帶頭作用。“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更使教師提升了自己的生產實踐能力,整個教學團隊素質不斷提高。
4.課程模式是保障
實施“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課程模式作為保障。筆者學校之前推行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正好建構了與“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相支撐的課程模式,即根據企業需求設置課程,把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換為教學課程。通過編寫學習工作頁,把企業的生產任務嵌入到學習中,把課程任務嵌入到生產中,實現了“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四、實施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的體會與思考
教學工廠建設的核心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實戰訓練,切身體驗了企業的生產過程,受到了企業管理文化的熏陶,學習了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強化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學生已經成為教學工廠建設的最大受益方。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最為現實和有效的途徑,是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創新。同時,這樣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完善和優化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與教學體系、科學評估體系,校企如何在聯合科研、生產、教學方面合作,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