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世歧
摘?要:本文主要將行動導向教學法與高職數學教學進行聯合分析,探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起到的具體作用,并對其融合方式與實施過程進行了舉例說明。
關鍵詞:數學教學?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法
高職數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引導學生以數學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高職數學的教學質量,探討在傳統教學方法中融入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教育改革的熱點,而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加強知識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其作用體現在:在理論知識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法可有力促進知識吸收;案例法教學可增強知識的理解性與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調知識的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將行動導向理念融入高職數學教學
1.高職數學的分組重構
與本科數學教學在理論性上要求較高不同,高職數學教育更重視應用性,在理論上也重應用輕證明。為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高職數學進行分組重構,根據不同方向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模塊,以便實現因材施教,尋求適合不同學生的數學教育方法,確保數學教育的高效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豐富數學教學模式。
2.實現傳統方法與現代理念結合
行為導向法應用于高職數學教學,應該注意傳統方法與現代理念的結合。例如,在數學系統化教學中應采取通用實例和數學實驗的方式,前者以實際學習內容為基礎,在教學中自然引出實例,利用學科交叉滲透,尋求學生易于接受的思維方法;后者則體現出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多種方法的結合,通過實驗的方式,對難度較大的內容進行循序漸進的講解。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主要包括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拓展知識面也是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可將數學建模思想及基本方法引入到高職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的語言符號融入到對象信息的規律分析工作中,利用數學公式解釋生活現象,并利用計算結果解釋實際問題。行動教學法要求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所學的數學概念公式與實際問題建立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實例探析
為了說明行為導向教學法如何應用于高職數學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以積分部分的教學為具體實例進行說明。
例題說明如下:為了建立釣魚基地以迎接釣魚季節的到來,某農村將修建1個形狀不規則的魚塘,魚塘平均水深6m,設定每1.5m3有一條魚,并設定在釣魚季節結束時剩1/5的魚。如果1張釣魚證可以釣10條魚,求最多可賣出的釣魚證張數。問題分析如下:魚塘深度為固定值,所以求出魚塘面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由于魚塘形狀不規則,因此面積的求解其實就是求定積分。
設計與決策:把此問題分解為3個情境,情境1為熟悉軟件命令;情境2為構造擬合函數,計算魚塘面積;情境3通過實驗操作檢查結果正誤。教師應注重對整個工作過程的監測,在展示評價環節可選擇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實驗過程,最后教師評價總結,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完成實驗項目書,上交作為考評資料。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入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了教學內容和過程,使學生在引導性學習中保持積極性。
三、小結
行動導向教學法具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觀念上,它由一系列教學技術及方法組成,而不單純是一種方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充分激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其要求教師有效組織課堂,追求教學效率,另外應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從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利用數學工具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于高職教育改革深入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韓承江.高職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模式探析[J].教職論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