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軍
【摘 要】一般的數學課堂似乎總存有這樣的問題,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總不是那么大膽而利落,其原因在何?我們又應當如何去解決這比較現實而又較為嚴峻的問題?本文作者從自身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所做的思考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數學課堂;問題解決;學生認為
一、數學課堂要讓學生能說“我認為”
我們大家都知道,杜朗口是一所頗具特色的學校,它最起碼的特色在哪里?一般說來沒有到過杜朗口的是不可能窮盡其辦學特色的,即使可以窮盡其特色,這特色也是我們所不能相信或者就是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認可的。因為它課堂中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創作能力和水平簡直令人刮目相看、瞠目結舌。為什么能夠這樣神奇?源自于學生們都能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潛能,進行教育教學課堂學習的主動探究和積極而又踴躍的表現。我們可以做如此的設想,假如平時教學的課堂沒有學生完全意義上探究的基礎和習慣,那么當陌生者走進教室孩子們肯定束手無策、驚慌失措、目瞪口呆。杜朗口的教學改革和經驗給我們的啟迪意義是數學課堂的教學,明確意義的做法當是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和氛圍乃至可能性的因素讓學生能夠長大嘴巴去能說“我認為”,這就必須保證我們的數學課堂再也不能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或者不良局面。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努力關注的現象是學生怎樣在具體的解決數學問題探究中著力和著實去發揮自己的潛能,既產生探究的欲望,又出現探究的效果。當學生有了比較廣泛意義上的效果,那么課堂上就肯定能夠比較大膽地說出“我認為”,這里不但有比較科學合理的思維過程,也定有令人心服口服的解決數學問題的道理、途徑、方式和方法。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努力關注的是學生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必然會有諸多的途徑,也必然會出現多種多樣的策略,只有當我們的學生去產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諸多獨到見解,那么學生將會在課堂上能夠說出多少個“我認為”來。
二、數學課堂要讓學生敢說“我認為”
初中學生畢竟跟我們小學生有著諸多而且應當說是比較明顯的區別,他們往往不大喜歡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男生。這里既有學生的智力因素,也有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其智力因素應當說是不言自喻的,而生理因素也是這樣,那心理因素就顯得比較復雜一點了,作為我們數學老師必須努力營造一定的氛圍,讓學生去勇敢地說出很是廣泛的“我認為”。要想讓學生去形成比較勇敢的態勢,教師本身則要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切切不能總是凌駕于我們的學生之上,這應當說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想讓新課程理念從某些意義上得到真正實現,我們教師對數學課堂上所呈現的問題或者是所生成的一些資源,千萬不能總以絕對權威的優勢去加以評判,那樣就是我們的學生能夠有些勇敢的意識,也根本不可能去一自己的語言和老師抗衡的。要想讓新課程理念從某些意義上得到根本性的實現,我們教師善始善終要懷著這樣一顆心腸,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十分的尊重,不但要尊重學生的十分有意義的創見,更需要尊重一般學生的一般性的發現,尤其必須尊重那些沒有任何發現但他們已開始意識到必須學習發現和學會發現的同學。教學時我們不能“只給(這些)學生看做好了的飯,更要讓這些學生看做飯的過程。”數學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具有活力課堂的構建,就是要設法使課本知識活起來,讓這些學生在這些活了的知識海洋里蕩漾。“課堂教學不是堆積知識的積木,而是用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把知識貫穿起來,使學生真正領會到數學知識的動態過程。”(華羅庚語)也只有在如此才能夠激發學生敢說:“我認為”。
三、數學課堂要讓學生想說“我認為”
在我們諸多或者比較隨便的數學課堂里,我們比較過多發現這些現象,初中學生已經不太相同于小學生,說他們過早成熟也許不那么為過。他們既沒有積極表達自己見解的欲望,更缺乏一些即使自己已經形成“我認為”的意識卻不做任何“我認為”表態的魄力。因此,初中學生的數學課堂總是很少有我們學生去想說“我認為”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已從師哥師姐那兒知曉其升學競爭的激烈,我們的家長也在不斷地向孩子灌輸:差一分就完全有可能是叁萬人民幣。至于我們不少學生則完全在做這方面的思考,不能讓他人享受到我的智慧資源,更不能讓別人彎下腰就能夠輕輕松松的拾到落地桃子。由此,我們的數學課堂則必須去對學生做出比較符合情理的正面引導。在平時的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尤其當一些學生總以為自己很不錯卻在一時處于思維靜止或呆滯狀態甚至出錯時,讓其他一些同學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并注意啟迪相關的學生:真理不等于或者不見得就在一個人手里,數學王國里的諸多奧妙也不完全就是少數智力超常的人所能探究出來或探求得到的,學習數學,解決數學中的些許問題,完全有必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作為我們一個個學生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的,只有在我們自身智慧與他人智慧發生一定意義上的碰撞以后,才能綻放起屬于大家的燦爛思維奇葩。就像我們每人拿出一個蘋果一樣,集中起來只能是跟人們數量相同的蘋果,但當我們學生的思維碰撞到一塊時,那就會產生新的思想。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由此而比較過多看到的有意義的現實是:好多的學生多能在課堂的學習上,比較樂意的去說“我認為,這個數學問題解決的途徑還不僅僅就是這樣,我所思考的途徑則與此有一定的不同。”當這個學生說出“我認為”后,那個甚至那些學生便在激烈的思考,隨后就去進行激烈的爭辯,課堂活力四射的局面則在一定意義上說是經常的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書社.2003
[3]王新春.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教育科學研究.2003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常青初中)